大陆报|华东师大校河——丽娃河何以得名?

地处沪西的华东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学府”之称,校内有条丽娃河,因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们的集体记忆,故被视为校河。然而关于丽娃河得名之由来,却有着种种传说,版本不一,莫衷一是。
大陆报|华东师大校河——丽娃河何以得名?
文章插图

事实上,只消翻阅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第九章,见到留学法国的“万能博士”杜新箨的夸夸其谈,就可知所谓西班牙侨民、西侨妇女之类纯属虚构:“我知道有几个白俄的亡命客新辟一个游乐的园林,名叫丽娃丽妲村,那里有美酒,有音乐,有旧俄罗斯的公主郡主贵嫔名媛奔走趋承;那里有大树的绿荫如幔,芳草如茵!那里有一湾绿水,有游艇!——嗳,雪白的胸脯,雪白的腿,我想起了色奈河边的快乐,我想起了法兰西女郎如火一般的热情!”
注意到《子夜》这部现实主义的“划时代巨制”(朱自清语)初版时有英文副标题:A Romance of China in 1930,表示写的正是1930年的中国罗曼史。也恰是在这年元月6日,上海的一流豪华影院大光明大戏院引进美国原版歌舞片《丽娃栗妲》,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电影改编自1927年的同名纽约百老汇音乐剧,由男星约翰·鲍尔斯、女星琵琵·但妮儿合演,由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29年9月隆重推出。
大陆报|华东师大校河——丽娃河何以得名?
文章插图

画报上同时刊出多张照片。其中有一处小码头,显示有牌子或旗帜挂在树枝间,依稀可辨其上印着规整的拉丁文字VILLA RIO RITA, No.1 JESSFIELD ROAD(丽娃栗妲村,极司非而路1号)。此外,还有几张照片显示村口的狭窄水泥小径、沿河的藤制桌椅、供游客使用的小艇等。透过字里行间可知,“丽娃栗妲村”这个中文名称,是采访人员擅作主张替那主人改的。平心而论,这名称直接与电影译名挂钩,自是要比拗口的“流丽得快乐宫”更易普及。且多年以后,已无人记得此村原有的译名了。
下周《摄影画报》依旧报道丽娃栗妲村,刊出女主人的大头照,以及三个西方女子在小艇上荡舟的照片。无独有偶, 8月23、24两日,英文《大陆报》亦刊有广告介绍Villa Rio Rita,称此地是一流餐厅,提供早餐、午餐(tiffin)、晚餐,以及俄式冷盘(Zakuska);还有露天游泳,划船,钓鱼,每周六有茶舞,并称此地之妙,不言而喻。
大陆报|华东师大校河——丽娃河何以得名?
文章插图

大陆报|华东师大校河——丽娃河何以得名?
文章插图

总的来看,这地方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地处僻地有野趣,还能划船、垂钓、跳舞、打小型高尔夫球,足够使周边并不富裕的西方侨民有一个开销不高却可尽一日之欢的好去处。然而资本投入并不算高,给主人打工的也都是些贫苦的白俄。这么一来,《子夜》里所谓有“旧俄罗斯的公主郡主贵嫔名媛奔走趋承”,就未免信口开河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