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文旅深度观察(五)| 为什么做成了一种“传奇”?探查万科良渚文化村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密码( 三 )


参与良渚项目的设计师陈婵婵坦言 , 万科良渚文化村是政企合作的大型土地开发案例 , 充分体现了政企合作优势 。
陈婵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眼下主流的土地出让模式是地方政府会同规划机构完成先期规划之后 , 再由多个开发主体竞标小幅地块 , 规模多为200~300亩 。 而当时的良渚文化村 , 一次性就出让了5000亩土地 , 这放现在是不敢想象的 。 就算放在过去 , 这样的规模也需要政府极具决心和魄力 , 也需要开发商有接受空前挑战的勇气 。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人知道答案的尝试 , 大家只能握紧手、一条心去试水 , 从精神和理念角度去思索合作 。 政府和企业达到这样的默契是很少见的 , 这也为万科与杭州未来许多方面的良好合作 , 打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 。 ”
陈婵婵表示 , 杭州万科是在做一次从0到1的摸索 , 因为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单个企业通过商业开发来建造几万人口规模小镇的案例 。 所以万科从规划到开发经历了3年时间 , 从项目开始就一步一步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来做——从总体规划开始做起 , 然后做控制性详规 , 再做修建性详规 。 力求尊重土地肌理 , 将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 。
“当时找了市规划院 , 也找了多家城市规划设计公司 , 良渚项目自立项的时候 , 就定调长期主义 。 ”
最终 , 良渚文化村规划确立了三大原则:一是尊重自然与生态 , 怀着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来开发;二是对复兴良渚5000年文明进行当代尝试;三是着力于营造田园栖居生活 , 为中国新都市主义人居场所提供实践范本 。
在操作过程中 , 地方政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空间 , 尤其是在制度上 , 非常精细、公正 , 确保开发主体的灵活性 。 因为作为开发主体 , 既要考虑城市价值 , 也要一定程度上考虑自身商业价值 。
陈婵婵告诉采访人员 , 开发商毕竟有地产诉求 , 而政府的诉求则是旅游配套 , 希望能把人往景区引过来 。
为此 , 2005年左右 , 万科做了3件事 , 首先是建造君澜酒店假日酒店 , 其次是博物院 , 再就是吸引产业人群 , 做一些文化空间 , 之后又有了产业园 。
良渚文化村的三个核心区域 , 包括一个公建配套区、一个文旅休闲区和一个住宅区 , 基本能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 大家都很认可 。 “一定程度上 , 像良渚当时实现的那种政企协作水平 , 现在很难复制了 。 因为目前一般大范围的总体规划都是由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主导完成的 , 很少有土地开发方的意见 。 ”陈婵婵说 。
良渚文化村的经验 , 一定程度上展示着政府充分信任企业 , 企业充分考虑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 。 当这种平衡能够实现时 , 结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