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文旅深度观察(五)| 为什么做成了一种“传奇”?探查万科良渚文化村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密码( 六 )


“在21年的开发周期里 , 当下的认知总归有局限 , 不见得看清楚未来社会的变化 。 留点空白 , 在整个规划体系的设定和具体开发的策略上保持充分的灵活性 , 为意想不到的情况预留足够的系统余量 , 同时也增加了更多可变性 , 以及饱有生命力的东西 。 ”
回顾过往20年 , 不少引领或启发行业创新的理念都诞生于良渚文化村 。
如人们所熟知的“万科三好” , 即发源于良渚的“好房子、好服务、好邻居”理念 。 正是这个简短而有力的“三好” , 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物业服务、邻里关系与房子产品本身一样重要 。
还有原先为了服务老年人而建立的随园嘉树 , 如今在万科已经成为一种标杆业务之一 , 并成为国内养老品牌的行业标杆 。 在良渚随园嘉树社区 , 4位85岁以上老人组成的“85后老男孩乐队” , 以高亢优雅的歌声和阳光健康的长者形象征服了央视舞台 。
解题:打破“不可复制”与盈利生长矛盾
一定程度上 , 良渚文化村是一种“文化现象” 。
正如张炎所说 , 良渚文化村的先天条件、文化基因不可复制 。
这不仅指5000年的良渚遗址先天资源 , 以及10000亩土地的挥洒空间 , 还有万科的理想主义 。
良渚文化村是万科集团里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 。 就像万科上海区域首席合伙人张海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说的 , “我们想在这里做一些尝试 , 想在这里体现人的重要性 , 不管科技走多远 , 人的感情交流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点 。 ”
这些理想化的想法 , 促使万科做起了村民食堂、老年公寓、艺术展等 , 并且在项目几乎要售罄的情况下 , 没有选择交付后撤退 , 而是对良渚文化村持续“投入” 。
据介绍 , 20余年里 , 万科在文化村大量配套中投入的资金成本 , 以及整个文化村大环境和公共建设(绿化、道路等)的维护花费 , 远远超过物业费所得 。
这些支出并非小数 , 且未移交政府管辖 , 全部由开发商承担 , 只能通过后续开发项目的盈利作为账目上的补充与平衡 。
张炎告诉采访人员 , 良渚文化村因为不可复制而显得尤为珍贵 , 但良渚文化村在20年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复制 。 一个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天时地利人和 , 是社会、时代多元因素促成的 , 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
不过良渚文化村在成长的21年里也有自己的问题 , 有些被解决了 , 有些还在寻求解法 。
走访过程中 , 有商家表示 , 村内人流量不稳定 , 收入不稳定 , 不太适合急功近利的商家 , 所以现在很多店铺都租给当地居民 , 希望到后期入住率稳定且再提高一些 , 这里能够形成更良好的商业循环 。
景区|文旅深度观察(五)| 为什么做成了一种“传奇”?探查万科良渚文化村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密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