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从前说歌词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昆明9月26日电 题: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长山 李怀岩 郑博非 赵珮然
从保护滇金丝猴到为绿孔雀停建水电站 , 从亚洲象北上南归到上亿蝴蝶大爆发……十年来 , 云南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分布区增加和扩大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
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美誉的云南 , 国土面积占全国4.1% , 各大类群生物物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同类物种数的一半 , 有许多物种只分布于云南 。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从前说歌词】数据显示 , 云南亚洲象数量增至360多头 , 滇金丝猴增至3800只左右 , 绿孔雀、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也实现稳定增长;“植物大熊猫”华盖木等30种极小种群植物 , 得到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或繁育回归等抢救性保护 , 脱离灭绝威胁 。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从前说歌词

文章插图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2021年3月16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胡超 摄
公众参与
今年6月 , 云南金平县红河蝴蝶谷的蝴蝶进入爆发期 , 爆发总数达1亿只以上 , 漫天飞舞的蝴蝶形成举世罕见的季节性景观 。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景观 , 金平县出台了蝴蝶谷保护管理条例 , 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到蝴蝶谷进行科考调查 , 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保护措施 , 组织编写蝴蝶保护科普读物 , 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
马鞍底乡村民自发成立了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 。从事蝴蝶饲养工作的村民吴自文表示 , 蝴蝶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 ,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蝴蝶保护中 , 蝴蝶种类越来越多 。
在普洱市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 , 村民刁发兴的任务是监测、追踪和观察象群 。“大象能感受到人的善意 , 所以现在跟人比较近也不会害怕 。”刁发兴说 。在江城县 , 跟他一样的大象监测员共有10人 。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从前说歌词

文章插图
亚洲象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处村庄觅食(2022年8月1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江文耀 摄
60多岁的迪庆州塔城镇响古箐村村民余小德每天早上8点多上山 , 下午4点多下山 , 和山中的滇金丝猴成了“朋友” , 清楚地记得每只猴子的名字和叫声 。曾是猎人的他 , 如今是生态护林员兼护猴员 。
余小德说 , 村民以前以打猎、伐木为生 , 对栖息环境的破坏使猴群数量减少 。为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 ,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保护与周边居民的生存发展相结合 , 促进滇金丝猴种群恢复性增长 。
“保护区建设之初 , 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不足500只 。”他说 , 如今分布在保护区的滇金丝猴有2300余只 。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从前说歌词

文章插图
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滇金丝猴(2022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冠森 摄
仅在响古箐村 , 就有几十名护林员守护着山林 。种地加上护林员的收入 , 解决了他们的增收问题 。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 , 全省实聘生态护林员18.3万人 , 建立了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的常态化监测体系 。
守护栖息地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说 , 云南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十年来 , 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
数据显示 , 云南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 , 保护面积占全省面积14.32% , 努力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保护地架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