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有一座“视觉黄鹤楼”,还有一座“心理黄鹤楼”( 六 )


以黄鹤楼为中心,在其周边地区的民众中还形成了许多相对固定的民风民俗活动。仅以晚清为例,据故老回忆,就有元宵节的五龙朝贺礼、七月十五的黄鹤楼上看河灯、八月十五的饮酒赏月、重阳节的登楼比脚力等。
我们在这里不妨引入生态文化圈的概念,三楚的民众,是将黄鹤楼有机地编织进了他们的生活圈、语言圈、游乐圈、经济圈、婚嫁圈、信仰圈等各式各样的生态文化圈中。黄鹤楼与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实有的联系,便获得了一种恒久的生命力。
把黄鹤楼融入人民的生态圈、生活圈,这对今天乃至今后的“开门办园”,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人民创造了黄鹤楼,黄鹤楼也当回归人民。
相传张之洞感叹于黄鹤楼的屡次被焚毁,曾有意建造一座铁铸的黄鹤楼。我们今天的黄鹤楼,正是用现代建筑技术以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这座黄鹤楼的安全性是空前的,其寿命当大大超过历代古楼。不过,相对于“古今无尽”的大江,任何实体性的黄鹤楼都是有尽的。循着我们前面的思路,要想使黄鹤楼长存,就应该将其融入到民众的社会生活里,将其印刻到人们的心目中。果如此,我们当能树立起一座永垂不朽的黄鹤楼。
借助文化传播的力量,黄鹤楼的美名早已越出荆楚大地而遍及神州乃至东亚;随着百余年来中外人员和文化的交流,黄鹤楼也渐为全球各大洲的人民所知晓和钟爱。作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黄鹤楼不仅是武汉的,也是中国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世界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地关怀它、爱护它,并在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中为它增色添彩。历史上的黄鹤楼曾经是人们远行的出发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今天这里依然是新征程的出发地,聚集着三楚民众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待。“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黄鹤楼已经有了一段骄人的历史,它一定还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李煦)
视觉|有一座“视觉黄鹤楼”,还有一座“心理黄鹤楼”】【编辑:贺方程】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