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随着农耕旅游的发展 , 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 。但农耕文化资源 , 特别是农耕实物文化旅游资源 , 其旅游承载力较低 , 过多的旅游人数及旅游频率 , 给农耕实物文化旅游资源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 同时由于保护措施及保护力度的不合适 , 导致这种破坏正在持续地恶化下去 , 农耕实物文化旅游资源面临严峻的考验 。
5.旅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文化的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 可是对于农耕意识文化旅游资源来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旅游使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碰撞 , 在带入物质利益的同时 , 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农耕文明现代化 , 使得不少的优秀农耕意识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消失殆尽 ,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的话 , 许多优秀的文化就将不存在了 。
6.保护开发资金缺乏古民居群数量众多 , 文化保护所需资金缺口巨大 , 保护和开发又是一项长期工作 , 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 加上修复再现当时的风格和社会特色风貌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所以客观上讲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财力有限 , 导致相关机关、部门人员和村民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性实际缺乏 。
五、对传统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今天保护开发农耕文化遗产 , 不仅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 , 转变生产方式 ,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事业发展 ,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 增进国内外人民友谊;而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建设文化大市的需要 。而要实现这些要求 , 就需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的关系 。实践表明 , 农耕文化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 , 随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提高 , 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丰衣足食的农民 , 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 越来越期盼 。农耕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 , 它的许多哲理、理念、思想 , 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因此 , 我们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 把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 提到议事日程 , 放到重要位置 , 在传承中创新、弘扬中光大 , 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 。
(二)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在农耕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实践中 , 处理好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十分必要 。这两者相互依存 , 相辅相成 。过分强调保护修复不加利用 , 会使古迹文物远离服务 , 与世隔绝 , 既不为人知 , 又不为人用 , 将使历经沧桑的农耕文化遗产处于封闭状态和沉寂之中 ,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片面强调开发利用 , 不注意开发中的保护 , 一味追求经济指标 , 将会造成资源枯竭 , 民间文艺和民俗技艺也会后继乏人 , 产生负面影响 。
(三)新农村建设与农耕文化建设的关系 。各地新农村建设中 , 抓住统一规划的“龙头” , 把农耕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 村村设置了图书阅览室 , 文化遗产陈列室 , 科技画廊 , 宣传语录牌等 。
(四)送文化下乡与种文化的关系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每年都组织几次“三下乡”活动 , 即科技下乡、卫生下乡、文化下乡 。“三下乡”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情欢迎 。而要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还需引导“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 “送”与“种”虽只一字之差 , 但反映了两种质的不同 。送文化是一时的 , 短暂的;种文化是长期的 , 永久的 。种文化如同植物种子能够生根发芽 , 茁壮成长 , 开花结果 , 在当地生生不息地传承光大 。
(五)传承农耕文化遗产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关系 。乡村旅游业适应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 , 追求文化 , 亲近自然的要求 。兴一方旅游 , 可以富一方经济 , 还能带动吃、行、住、娱、购等产业崛起 , 增加农民收入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已越来越受到城乡人民的青睐 , 要充分利用农耕文化资源 , 通过民俗节会和假期休闲活动 , 大力发展融休闲观光度假 , 集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 , 带动农耕文化的不断繁荣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陕西临潼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明珠小学校徽的含义
- 手机快充为什么变慢
- 用过的棉花属于什么垃圾
- 平菇三鲜汤的制作方法
- 坏了的手机是什么垃圾
- 怎么查中国人寿鑫账户
- 手机上的照片怎么打印出来
- 紫玉米的功效与作用点
- 废旧的棉被属于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