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探索发现旅游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 , 留下了许多的文化遗址、历史文明遗迹等 , 可以开发成考古夏令营、科学探索夏令营、农耕知识科普夏令营等等 , 吸引人们参加 。
6.历史旅游
我国是农业大国 ,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 所以在民间文化中 , 无论是民间风俗还是民间信仰等等 , 都是与农耕文化分不开的 。利用人们对于祖先以及神明的敬仰 , 开展宗庙祭祀旅游 , 先人祭祀旅游(如孔子祭奠)等各种旅游活动 。
7.节庆旅游
农耕文明历史时期留下了许多的节庆活动 , 不同民族 , 不同地区 , 都有其独特的节庆活动 , 可以将这些节庆活动开发成旅游项目 , 使游客能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节庆风俗 , 满足游客的求异心理和好奇心理 。
8.其他旅游吸引物
传统农耕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旅游提供许多的旅游吸引元素 , 例如戏曲艺术的欣赏 , 书法绘画艺术的欣赏 , 中医药理论 , 古代神话故事传说等 , 都可以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吸引人们前去观光旅游 。
四、传统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状况
如今 , 农耕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方式有很多 , 其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村落型开发 。村落型开发具有特定的地域空间 , 不可移动 , 是对一个村庄全面的开发 ,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全部文化遗产的开发 , 一般是与开发旅游业相结合 。
二是节会型开发 。这种农耕文化遗产具有普遍性、地域性 , 也有差异性 。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具有普遍性 , 农村各地都有文化活动 。地域性的节会 , 乡村之间互不相同 。
三是产品型开发 。农村改革以来 , 各地区域特色农业快速兴起 。各种果品长足发展 , 一些专业乡、专业村 , 就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契机 , 举办不同的农耕文化活动 。
四是技艺型开发 。农村各地都有身怀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 。他们原来是制作人们生产生活必需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 技艺形成了传统工艺 。
五是古迹型开发 。为传承创新农耕文化遗产 , 坐落乡村的一些古祠堂、古庙宇、古寺院、名人故居、古桥梁、古墓冢等等 , 都已引起各级领导和群众重视 , 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 有的还在修复 。
(一)开发成功例子
1.成都“农家乐”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 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依托当地的花卉、盆景、苗木等生产基地 , 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业 , 成为我国“农家乐”旅游模式的发源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 成都近郊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在发展水平、发展规模、经济总量增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
2.北京民俗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在国家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推动下 , 北京郊区农民充分利用区位、生态及民俗文化资源优势 , 大力发展以突出乡土气息和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旅游 。“十一五”期间 , 北京市旅游局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 , 以期进一步提升京郊民俗旅游的品质和档次 。
3.皖赣古村落皖赣两地在徽州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 , 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和科学价值 , 成为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典型代表 。地处皖浙赣交界的江西婺源已被国内外誉为“最美丽的农村” , 其古村落建筑是当今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
4.云南哈尼梯田哈尼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 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传统手工业技能等文化要素 , 与独特的梯田景观融合 , 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每两年一度的“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云南省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元阳多姿多彩的哈尼风情及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 , 哈尼梯田的旅游效益逐渐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
(二)开发中的问题
1.资源认知不清 。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 , 信息相对闭塞 , 当地人民并不能认识到自身的土地及生活状态的巨大旅游价值 。多数乡村的农业资源并未被开发 , 处于“清风明月不用买”的被“辜负”状态 。资源优势转化不成产业优势 , 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潜力处于“蛰伏”状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陕西临潼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明珠小学校徽的含义
- 手机快充为什么变慢
- 用过的棉花属于什么垃圾
- 平菇三鲜汤的制作方法
- 坏了的手机是什么垃圾
- 怎么查中国人寿鑫账户
- 手机上的照片怎么打印出来
- 紫玉米的功效与作用点
- 废旧的棉被属于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