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代天巡狩”,“送王船”,“王爷庙”背后被遗忘的闽南人

“介漳泉之间,有沃壤焉,名曰钟山,地势砥平,襟层峦而带溟渤,钟灵毓秀,笃生异人,世世庙食,是为代天巡狩三府王爷。”闽南人|“代天巡狩”,“送王船”,“王爷庙”背后被遗忘的闽南人
文章插图
海沧,作为保生大帝信俗的发源地,各村社以保生大帝作为护村神灵应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令人不解的是,作为闽南地方信仰数量第一的妈祖,其管辖范围与保生大帝本无冲突,但在海沧却并不多见,这对于在闽南大环境下“以海为田,讨海为生”的海沧人来说,需求与现实明显存在差异。然而,基于对讨海生活庇佑的强烈需求,海上神灵的空缺便落在了代天巡狩之上,而海沧的王爷庙也确确实实称得上是“海沧规模第二”的神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保境安民的“全能神灵”,衣食住行、婚嫁求子,无所不能,无不灵验。如石塘龙华堂、石囷玉石宫、海沧济津宫、海沧朝源宫、东屿下社王爷庙、东屿上社王爷庙、钟山水美宫、钟山福仁宫、新垵三神宫、马垄王爷庵、地头朝安宫、芸美通济宫、洪塘洪福宫、西塘龙兴宫等,其中尤以钟山水美宫“代天巡狩”之“朱、池、李三府王爷”影响最广泛、仪式最讲究、阵仗最完整。可喜可贺的是,“代天巡狩”的庙会仪式“闽台送王船”活动,在成功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与马来西亚联合提报的世界非遗申请也已通过,且于今年正式开始申遗流程,而钟山水美宫作为中方代表更是积极响应与参与其中,基于乡里感情,圭海四记拟以深入浅出调查研究之方式,特设“送王船”文化专栏,以飨有意者。闽南人|“代天巡狩”,“送王船”,“王爷庙”背后被遗忘的闽南人
文章插图
《孟子·梁惠王下》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代天巡狩”,字面上的意思,便是代替天子巡视四方,较为合理的想象可以是包青天拿着尚方宝剑,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执行着先斩后奏的正派任务,抑或是钦差大臣奉着皇帝密旨到地方查腐杀奸,总之,这是一个在民众心里集合了万千理想的“青天”与“有为”,特别是居在边陲,心存的那点“被关注”与“被呵护”的念想与期望。然而,事实是:越是没有的,越是心存感想。代天巡狩,作为王爷庙的名号,其实有点类似梁山水泊的“替天行道”,从现有记录与传说看,大致产生于明朝大航海时代。闽南人|“代天巡狩”,“送王船”,“王爷庙”背后被遗忘的闽南人
文章插图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动荡年代,闽南人热衷于越洋贩番,即使海氛不清,依然铤而走险,弃生死于不顾,看似求财图利,却也道是当局不作为以致生计难以维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闽南人一方面向往太平盛世、海疆澄清,另一方面又受海外贸易高额利益的诱惑希望既能保利又能求生,于是乎,一种兼具两种需求的神灵应运而生,它便是以“代天巡狩”为主旨的护航、保生:被赋予最高权力的同时,又具备强大的海洋神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千岁”或许便是最好的选择。既为“代天巡狩”,那么谁来承担这样的能力和责任,便显得尤为重要,可实际上,不同王爷庙的主神却大多不一,据不完全统计,闽台两地的王爷已经超过一百多种,几乎涵盖了我们所常见的姓氏,而其中又以“朱、池、李”三姓为最多,这也是为何钟山水美宫最具代表性的原因。面对如此众多的“王爷”,我们不尽怀疑,到底这是基于何种目的而产生的这种信仰模式?时至今日,似乎也没有人能说的清楚,甚至,在其产生的那个时间段:明正德至崇祯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闽南各地卷起了“代天巡狩”的信仰高潮。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