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一个坛子里,为什么泡得下半个四川?( 五 )


摄影/赖欣宇,图/图虫·创意
“泡菜坛中捞家当”,四川人家里必备一口泡菜坛子,川菜、川水和川盐,仿佛这一口小小的坛子里,泡得下半个四川的乾坤 。
是中国的泡菜,也是世界的泡菜
泡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菹”,《诗经》中说:“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大意是,路边种了蔬菜,把它剥了皮腌制成菹后献给皇祖 。古代的“菹菜”,就是现今咸菜、腌菜或者泡菜的统称 。
泡菜|一个坛子里,为什么泡得下半个四川?
文章图片
餐厅内摆放的泡菜坛,有些年头了,装过太多美味的泡菜 。
摄影/沙之寞,图/图虫·创意
【泡菜|一个坛子里,为什么泡得下半个四川?】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四川泡菜产生于秦汉时期,在有唇(沿)的泡菜坛出现之后 。乳酸发酵是四川泡菜制作的关键一步,有唇(沿)的泡菜坛是确保发酵的基础之一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重庆涪陵出土了东汉时期的双唇(沿)四系陶罐,川菜博物馆也保存有汉代灰陶双唇罐 。
泡菜|一个坛子里,为什么泡得下半个四川?
文章图片
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纹泡菜坛,清代,川菜博物馆藏
摄影/摄影师Tomrrey,图/图虫·创意
巴蜀地区,较早使用“泡菜”一词是在清代中叶,到清光绪年间,泡菜一词已很流行 。四川才女曾懿在《中馈录》中对“泡盐菜法”做了详细记载,指出“定要覆水坛”,与如今四川泡菜的制作方法几乎相同 。清末《成都通览》更是记载了成都“常见泡菜22种”,并且说泡菜是“家家均有” 。
四川泡菜产业的大发展要到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原眉山县建起了首个商品性泡菜厂——“苏轼泡菜厂”,泡菜开始由民间制作走向工厂化生产 。
泡菜|一个坛子里,为什么泡得下半个四川?
文章图片
眉山会展中心造型很像泡菜坛子 。
摄影/半潭秋水,图/图虫·创意
建设泡菜园区,创建泡菜博物馆,眉山倾力打造“中国泡菜之乡”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眉山市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和世界泡菜研发中心,并且占据全国泡菜市场份额1/3强和四川省的1/2强 。据报道,四川泡菜产值早已越过330亿元,约占全国泡菜产量的70%以上,“小泡菜”已越来越成为“大产业” 。
2020年,由四川(眉山)主导制订的ISO24220《泡菜(盐渍发酵蔬菜)规范和试验方法》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成为国际标准 。四川泡菜从3000多年前的商周走来,如今已然成为世界泡菜领域的模范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