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只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什么才是中国古代的游记?( 五 )


在晁补之的叙述中 , 他关注的是和朋友观察并享受的山水细节 , 还有到达目的地之后 , 他们如何回应意外事件 。 在许多宋代游记中 , 作者的回应通常是对沿途风光的赞美和与朋友共同出游的愉悦 。 晁补之的文章中有大量对北山优美景色的赞赏 , 但当作者和朋友突然在山顶经历夜风四起的情况 , 叙述中的轻松语调便突然消失了 。 恐惧让他们将窗外悬挂的树枝想象成“鬼魅离立突鬓” 。 毫不意外 , 晁补之说道:“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 。 ”
中国|不只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什么才是中国古代的游记?
文章图片

宋代范宽(约960-1030) , 《溪山行旅图》 。
晁补之的文章还介绍了一个游记中新出现的修辞手法:直接以回忆的形式书写旅行叙述 。 古代中国绝大多数游记都是在旅行结束后写成的(否则人们又如何在一个真实旅行发生之前对其进行写作呢?) 。 但晁补之和一些同时代文人 , 包括苏轼 , 是最早一批直言“追”“忆”往事的游记作者 ,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强调从这个事件得来的经验 。 晁补之的追忆突出了他在山上经历的深度恐惧 。 《新城游北山记》的结尾肯定会让读者吃惊 , 更早以前 , 没有哪篇原本记载愉悦旅行的游记会以作者讲述一段可怕的经历收场 。 在晁补之的例子里 , 事情发生几天之后 , 他还在不断地回想这段远足 。 《新城游北山记》结尾处呈现的作者回应强调了这场旅行在心理和情感层面对旅行者的影响 。 再一次 , 这种组织游记写作的方法与元结、柳宗元的模仿者不同 , 他们更喜欢把个人感受和情感投射到山水之上 。
最后 , 我们应该认可 , 尤其在这篇文章的最后 , 晁补之技巧性地使用了许多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 我指的是风中“铎铃”的响声和竹丛“切切不已”的“摩曳”之声 。 像这样的声音意象在两个层面发挥了功能 。 第一 , 它证明 , 在一个陌生环境下意料之外的声音会引发恐惧(“二三子相顾而惊 , 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 第二 , 它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一次休闲观光之旅如何突然被声音(还有寺庙窗外的“鬼魅”幻影)转化成一场噩梦 , 这个噩梦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意象构筑 , 实际上 , 它在听觉和视觉层面“攻击”了作者 。
中国|不只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什么才是中国古代的游记?
文章图片

宋代李嵩(1166-1243) , 《骷髅幻戏图》。
03
苏轼与《游沙湖》
拒绝讨论时间流逝或人生短暂
第三个宋代游览叙述的例子来自苏轼 。 苏轼不仅是一位重要的宋代文人 , 还是一位自成一派的游记作家 。 如果苏轼不是中国最早的 , 那他也一定是最早在数年间持续进行游记创作的作家之一 。 苏轼有多篇游览叙述成为游记原型 , 影响了游记文学在宋代的成熟 。 但依据各种文集编者和评论者的观察与评价 , 苏轼作为重要游记作家的声望主要基于一篇文章:《石钟山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