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遇见世遗 | 编木为虹( 二 )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是以口传心授 , 家庭、师徒传承为主要特征 , 因此 , 实践中的摸索尤为重要 。 采访中得知 , 屏南会造桥的师傅不少 , 但像黄春财这样会设计画图的主绳师傅却不多 , 这一能力让他在行当中脱颖而出 , 独树一帜 。
早期造桥 , 师傅需要把立面图同比例画在大门板上 , 由多人抬来抬去 , 很费力 , 极不方便 , 黄师傅跟随父亲重建修复万安桥西端拱跨的过程中 , 提议将立面图画在纸上 , 得到了父亲与伯父的高度肯定 。 他清楚地记得 , 他的第一张图是画在对联纸上完成的 。 纸质图纸可以较为自如地对整座木拱桥作精细设计 , 经过分析与计算 , 木构件可以预先加工成型 , 既缩短工时也降低成本 。
木拱廊桥是旧时闽浙山区最常见的桥梁 , 造桥的主绳师傅十分受人尊敬 。 “主绳”又称“主墨” , 是行业里的最高荣誉 , 相当于现在的建筑总工程师 , 指的是既能设计又会计算绘画且能指导施工的能工巧匠 。 在屏南的古桥的梁上都会刻上主绳的姓名、建造时间 , 以及历代曾经参与修缮和重建的师傅名字 , 享有留待后世瞻仰的无上荣光 。 廊桥工艺 , 易学难精 , 真正掌握其要领者寥寥无几 。 有的人尽其一生参与无数桥梁的建造 , 但却不能担当主绳 , 桥梁上也未能留名 。 这种师傅称为“帮场” 。
1956年 , 长桥上圪村要造桥 , 请的主绳师傅是黄春财的父亲黄象颜 , 恰好黄象颜没空 , 年仅20岁的黄春财便在父亲的鼓励下独力担当 。 人家看他年纪轻轻 , 只管叫他“小鬼” , 还老追问:“你父亲来了没有?”结果 , 等他圆满完成任务之后 , 主家信服地摸了摸他的头:“你这个师傅不错 。 ”就这样 , 黄春财生平第一次做主绳 , 名字被刻到了桥梁上 。 也就在那一年 , 他应招进入屏南城关建筑社 , 成为一名建筑工人 , 学会了建筑设计与绘图 , 这对他建桥技艺的提升大有帮助 。

人们看桥 , 除了其外表的造型之外 , 更关注的是其是否牢固结实 。 建桥者还要考虑承重与桥梁跨度的问题 。 大跨度的桥梁 , 有利于桥下的行船与水的排泄 。 在现代建材出现之前 , 建造桥梁的材料只有木材、石材和绳索等 , 林木刚柔相济 , 是建桥的好材料 , 但是它的长度、树径与密度又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 专家认为木拱廊桥的拱架结构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创造 , 它解决了木构桥梁的大跨度问题 , 是中国传统木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结构形式 。 整座桥不要寸钉片铁 , 只凭椽靠椽 , 桁嵌桁 , 衔接严密 , 结构稳固 。 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 , 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 , 形似彩虹 , 由此 , 桥梁专家们确认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 , 称其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活化石”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