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遇见世遗 | 八面飘香福州茶( 三 )


【方山|遇见世遗 | 八面飘香福州茶】福州人喜好那一口茶 , 无论笑谈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 , 抑或是迫于养家糊口的挑夫苦力 , 茶是不能少的 。 只是饮茶的地点不同 , 饮法也各不相同 。 文人贵胄落座的是三坊七巷、上下杭 , 或是雅致的各方茶亭 。 饮的是小杯 , 或以青瓷小盏品茗 , 以示文雅、矜持 。 而出大力、流大汗的做活务工之人 , 则在码头上、闽江边、渠边地头 , 围着木桶里的茶水 , 端起大碗舀上一碗 , 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 甚至以水瓢打上茶 , 咕咕噜地猛喝 , 既消渴又解乏 , 大呼快哉 。 福州人喝大碗茶时用什么配茶呢?要么是橄榄光饼 , 要么什么都不要 , 一碗花茶入喉 , 便也谈笑风生了 。 福州市博物馆展出的古代茶具 , 大多为碗 , 那一个个弥漫着古时风云的茶碗 , 或许就盛过一碗又一碗的香茶水 , 畅怀过一位又一位的福州先人?
福州人看重那一壶壶茶 。 历史上福州人喝茶和在温泉里泡汤是并重的 。 去泡汤时捎带上一小撮茉莉花茶 , 在汤头泡得脸红耳赤、浑身热气腾腾之时 , 歇息在躺椅上 , 一口口抿着清香之茶 , 虽然不是神仙却快活得赛过神仙 。 在旧时 , 有福气的福州人喜在茶摊、泡汤、讲书场、十番音乐会上饮茶 。 一手茶、一手扇 , 眼瞧台上 , 双耳倾听 , 摇头晃脑地得意 。 还有念念于怀的茶摊 。 据史料记载 , 昔日的福州城 , 于东街口、三坊七巷一带都设有茶摊 。 在茶摊内 , 无贵贱之分 , 官人与平民共福 , 打工者和文化人同坐 , 曲艺表演或吟诗赋词并举 。 与茶结缘的福州人 , 认为茶也能治病 , 比方说解酒化浊之类 , 就把去药铺买药 , 说成去买茶 。 当时的药店也就附和人们的喜好 , 在店里摆设个茶壶 , 且还正儿八经地卖茶 , 把自己的药店雅称为茶店 。 福州人茶之情结 , 就如此这般千百年地交织在一起 。 我是闽西客家人 , 小时候得个风寒感冒什么的 , 大人们便说去“点茶” , 话语中把“点茶”二字说得格外柔和 , 得病的人听了 , 似乎要喝的是香茶 , 并不是苦涩涩的药 , 所以没有半点的恐惧感 。 客家人面对病患者说点茶 , 化痛苦为吉祥 , 与福州人生了病去“买茶” , 含义是一样的 。
福州城区的茶风茶韵飘逸于茶楼酒肆、千家万户 , 绵延千载 。 而似乎呼唤一声听得清 , 伸出手也仿佛摸得着的周边各县各地 , 也都各有茶香 , 且还精品层出 。
福清西部的东张镇 , 有座海拔1200多米的岚湖山 , 因山高多云雾 , 缭绕出翠绿绿的茶山 。 高山出好茶 , 让经济发达、城乡大美的福清锦上添花 。 后来 , 许是为了与祈梦名山石竹山结缘 , 妙在其中地衍生出“石竹梦茶” , 同样脍炙人口于世 。 福清镜洋镇仙井岩一带 , 还有一片千百亩的有机茶基地 , 茶山与春夏秋冬各自随同季节绽放的樱花、银杏、紫薇、桂花、紫玉兰等同山共岭 , 让仙井岩产出的茶别有妙韵 。 长乐近在市区西侧的泮野村 , 尖峰山麓与首石山遥相呼应 , 又因上洞江、下洞江在村前交汇 , 故有“泮野水两头涨”之称 。 村前双江碧水、玉带环腰 , 村后峰峦高耸、群山起伏 , 在这么一个风景这边独好之地 , 天赐一片野生茶树林 。 制茶方家以此制作出香气浓郁、滋味甜爽的红茶 , 在中国茶业学会举办的“中华杯”全国名优茶比赛中收获一等奖 , 一举成名了 。 再有玉田、罗联两乡镇于半个多世纪前开垦种植的数万亩茶园 , 所采摘的茶叶也都各有其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