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重磅!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张家湾将这样重现古镇风貌——( 五 )



乾隆十六年 , 因八旗佐领下合计有额设驼八百余只 , 遂决定此后巡幸所用驮载幔城、网城骆驼从八旗所养骆驼内取用 , 所有太仆寺在京城御河桥、东直门及张家湾三地喂养的一百五十只骆驼 , 以及各骆驼馆廐长、廐副、廐丁及守馆人等全部裁汰 。

古城南门原叫“四海通津门”

张家湾古城 , 从地图上看南北狭长 , 在布局上很像一柄如意 , 民间有“如意城”的称呼 。

张家湾古城是拱卫京师和保护漕运的重要屏障 , 始建于明代中后期 。

因城市功能比较多 , 张家湾古城内设有很多官署 , 涉及漕运、河道治理、物资转运、驿站交通、商业贸易、治安防卫等各个方面 。

陈喜波说 , 张家湾作为客运大码头 , 五方杂处 , 风俗信仰多种多样 , 这些多元文化充分体现在分布于张家湾古城内外众多的庙宇建设上 , 铁锚寺尤为体现了北京地区的运河文化 。


张家湾早期没有城垣 , 嘉靖四十三年春 , 蒙古入侵 , 震动京畿 。 为保卫张家湾 , 顺天府尹刘畿申请建城 , 工部批准此建议 , 遂命府丞郭汝霖、通判欧阳昱于当年二月筑城 。

根据徐阶《张家湾城记》记载 , 这次建城 , “财取诸官之赎及士民之助者 , 木取诸营建之余 , 砖取诸内官厂之积 , 石取诸道路桥梁之废且圯者 , 夫取诸通州之卫卒及商若民之饶于赀者” , 意思是经费来自官员和士民捐助 , 木材使用皇木厂所存建设北京城之剩余皇木 , 城砖来自于料砖厂之库存 , 石材来自于路桥废弃之料 。

经过三个月的修建 , 张家湾城竣工 , 其规模:“周九百五丈有奇 , 厚一丈一尺 , 高视厚加一丈 , 内外皆甃以砖 。 东、南滨潞河 , 阻水为险 , 西、北环以壕 , 为门四 , 各冠以楼 , 又为便门一 , 水关三 , 而城之制悉备 。 ”

为了保护漕粮和贡使、官生和商旅等人安全 , 张家湾城内还设有备用房屋 , “中建屋若干楹 , 遇警则依贮运舟之粟 , 且以为避兵者之所 , 舍设守备一员 , 督军五百守之 。 而湾之人 , 南北之搢绅 , 中国四夷朝贡之使 , 岁漕之将士 , 下逮商贾贩傭 , 胥恃以无恐 , 至于京师 , 亦隐然有犄角之助矣 。 ”由此可见 , 张家湾城的修建一方面增加了城镇安全 , 另一方面起到了拱卫京师的重要作用 。


陈喜波说 , 张家湾古城东临玉带河(元代通惠河) , 东南临潞河 , 南临浑河(今凉水河) , 萧太后河在古城西南汇入凉水河 , 古城西边和北边有护城河 。

张家湾古城一共有五座城门 , 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东便门 。 城门外各有跨河桥梁 , 东门外有桥跨通惠河名东门桥 , 东便门外跨通惠河石桥名虹桥 。 古城南门原有板桥 , 万历年间改建石桥 , 命名为通运桥 , 至今仍保存完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