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叙诡笔记|呼应《诗经》的芍药故事

时近暮春 , 前几天坐车经过草桥 , 不禁想起《帝京景物略》中的一段文字:“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 , 方十里 , 皆泉也……土也泉 , 故宜花 , 居人遂以花为业 。 都人卖花担 , 每辰千百 , 散入都门 。 入春而梅 , 而水仙 , 而探春;中春而桃李 , 而海棠 , 而丁香;春老而牡丹 , 而芍药……”这段文字显然是为了追求面面俱到 , 因为在旧京的春天绽放的诸多花卉中 , 芍药其实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 《帝京岁时纪胜》记:“京都花木之盛 , 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四月间芍药 , 连畦接畛 , 倚担市者 , 日万余茎 。 游览之人 , 轮毂相望 。 ”文人墨客们赏芍买芍之余 , 纷纷作诗吟咏 , 如清初学者施润章咏丰台芍药曰:“园人摘花如摘菜 , 日日担来城市卖 。 花朵全不恤花稀 , 卖花声里春光归 。 ”康熙年间名臣王鸿绪亦有云:“燕京五月好风光 , 芍药盈筐满市香 , 试解杖头分数朵 , 宣窑瓶插砚池旁 。 ”
也许正是因为时人对芍药的爱重 , 因此编出了很多与之有关的笔记故事 , 睹之满目鲜艳 , 读之满口生香 。
镜子|叙诡笔记|呼应《诗经》的芍药故事
文章图片

风吹芍药 , (清)郎世宁
一、“四相簪花”应吉兆
芍药在我国很早就有文字记载 , 《诗经·溱洧》中有“维士与女 , 伊其将谑 , 赠之以芍药”的诗句 。 明人张萱在笔记《疑耀》中考据:“芍药破血 , 女人无子当服之 。 ”所以男子赠予女子往往有结缘之意 。 到了宋代 , 芍药变成了一种“吉兆” 。 《文献通考》记载大中祥符四年四月 , “江陵府刑部郎中袁炜家圃芍药双华并萼” , 轰动一时 。 《宋史》记载开封人吴近“尝梦至一亭 , 匾曰‘侍康’” , 亭子旁边种植着芍药 , 只有一朵花绽放着 , “殊妍丽可爱” 。 吴近醒来后不明白梦境为何意 , 后来他有了一个女儿 , “方产时 , 红光彻户外 , 年十四 , 高宗为康王 , 被选入宫” , 这就是后来的吴皇后 。 吴近这时才恍然大悟 , 原来女儿就是那朵芍药花 , 展开在“侍康亭”边 , 就是将来要侍奉康王的意思 。
当然 , 宋代笔记中与芍药有关的笔记名篇 , 还要说是《梦溪笔谈》中的一则 。
镜子|叙诡笔记|呼应《诗经》的芍药故事
文章图片

《梦溪笔谈》
名臣韩琦在庆历年间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执政于淮南 。 “一日 , 后园中有芍药一干 , 分四岐 , 岐各一花 , 上下红 , 中间黄蕊间之 。 ”这种芍药后来被命名为“金缠腰” , 又叫“金带围” , 但在当时扬州所产的芍药中并没有这样一品 , 所以很令韩琦感到惊异 。 他于是想找来三位博学多识之士一起赏花 , 加上他自己 , “以应四花之瑞” 。 那时 , 王硅担任大理寺评事通 , 王安石担任大理评事佥判 , 都被韩琦请来 。 还少一个人 , “以判钤辖诸司使忘其名官最长 , 遂取以充数” 。 谁知第二天早衙 , 原定的钤辖官突然闹肚子来不了 , 等于又空出一个名额 , 韩琦找了半天 , 临时拉大理寺丞陈升之充数 。 韩琦让人把那枝芍药上的四朵花都剪下 , 每个人戴在头上一朵 , 一时传为佳话 。 孰料以后三十年间 , 这四个人竟相继当上宰相 , 这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四相簪花”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