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体育大年,安踏、李宁们围剿国际巨头 4000亿大蛋糕如何瓜分?( 二 )


虽然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及汕头亚青会已官宣延期或取消 , 但这些体育赛事也的确刺激了体育消费市场 。
对此 , 许绍连认为:“我们现在还是金牌热大过体育热 , 奥运会过去就容易冷下来 。 这就需要引导大众欣赏体育本身 , 真正喜欢体育的人多了 , 参与相关项目的人才会变多 , 消费运动服饰就是很顺其自然的事 。 ”
据调查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的统计数据 , 2021年 , 安踏的国内运动鞋服市场份额为16.2% , 超越占比14.8%的阿迪达斯 , 首度跃至第二 , 也进一步缩小了与耐克的差距 。
据安踏体育2021年年报数据 , 其全年营收493.3亿元 , 同比增长38.9% , 这一数据已近十分接近2021年耐克在大中华区的82.9亿美元营收 。 鉴于耐克在一季报中对大中华区2022年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为0%~9%中间区间 , 因此 , 如果安踏2022年能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 其营收规模将有望首度超越耐克在大中华区的营收 。
但这只是局部战场的胜利 。 以全球营收为标尺 , 本土企业仍道阻且长 。 以耐克为例 , 其在2022财年第三季度全球营收达10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7.29亿元) , 接近安踏和李宁2021年的全年营收总和 。
慢钱难赚 , 体育生活化才能支撑市场持续增长
据新华网统计 , 截至2021年末 , 中国体育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 约11094亿元 , 同比增长35.32%;其中4家市值突破千亿元 , 另有9家市值超过百亿元 。
经过多年发展和市场拉锯 , 本土体育公司已经成长为一股中坚力量 。 但这股力量成就的背后 , 并非全是企业的内功 , 还有时代的机遇、国潮氛围的烘托、大型赛事的助推以及外部偶发事件的刺激 。 某种程度上 , 后述因素的作用或许比想象更高 。
回看几家本土代表企业财报 , 广告及营销开支和研发投入一高一低成为共性特征 。
以安踏为例 , 2021年其广告及宣传成本占总营收的12.4% , 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 与员工成本相差无几 , 而研发成本占比则从2.5%降至2.3% 。 李宁的广告及市场推广费开支占比为7.9% , 研发投入占比为1.8% 。 不论是研发投入比还是绝对投入值 , 本土代表企业与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企业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
耐克|体育大年,安踏、李宁们围剿国际巨头 4000亿大蛋糕如何瓜分?
文章图片

谷爱凌成为安踏品牌代言人 图片来源:安踏2021年年报截图
今年冬奥期间 ,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曾公开表示 , 国产体育品牌赚惯了“快钱” , 很难再去赚“慢钱” 。 他提出 , 体育品牌的短期暴利和长期利益很难权衡 , 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 企业必须真金白银地砸进去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