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庙街|老北京常说的“沙滩”在哪?那一带为何有皇城墙?( 六 )


文章图片

尾页有景山书社的地址
负责出版这本小书的叫朴社 。 1923年初 , 郑振铎、叶圣陶、郁达夫、沈雁冰等十位商务印书馆的年轻编辑共同发起成立书社 , 取名“朴社” 。 关于成立朴社的初衷 , 顾颉刚在当年1日6日的日记中写道:
振铎发起自己出书 , 不受商务牵制 , 约集伯祥、圣陶、六逸、予同、雁冰、愈之、达夫、燕生及我十人 , 每月公积十元 , 五个月内预备出版品 。
不久 , 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纷纷加入进来 。 1924年9月因上海发生战事 , 书社陷入停顿 , 在沪同仁议决解散朴社 , 而已身处北京的顾颉刚提出异议 。 1925年6月 , 朴社在上海终告完结 。 据笔者查阅资料 , 上海时期的朴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 除俞平伯主持出版的《霜枫小丛书》四种外 , 尚有《戴氏三种》 。
朴社结束后 , 心有不甘的顾颉刚联合俞平伯、吴缉熙、朱自清、赵万里等人在北京重组朴社 , 顾氏担任总干事 。 经过一番紧张筹备 , 书社顺利开业 。 据顾颉刚1925年10月8日日记:
北大二院对门有一新市房 , 拟由朴社租下开设书店 。 马神庙一带尚无书肆 , 开此一家必可获利也 。
又 , 11月15日的日记记载:
今日书社开幕 , 予从事照料 , 见人颇觉不好意思 , 想不到我也会做商业的 。
“北大二院”就是北大公主府的旧址 , 1918年“红楼”建成后 , 成为北大文学院所在 , 又称“北大一院” , 而老校址改作北大理学院 , 即“北大二院” 。
朴社重张 , 首推的正是那本名作《忆》 。 至1937年底因抗战被迫停业 , 十五年间 , 朴社出版的图书大致四十种上下 , 数量不多 , 然以质取胜 , 精品迭出 。 顾颉刚成名作《古史辨》 , 俞氏整理校点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张岱《陶庵梦忆》、沈复《浮生六记》等 , 件件堪称一时之选 , 且一印再印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自家出品外 , 书社也代售它家图书 。 周作人《志摩纪念》就谈到曾在此处购得新月书店出版的徐志摩的《猛虎集》:
志摩飞往南京的前一天 , 在景山东大街遇见 , 他说还没有送你《猛虎集》 , 今天从志摩的追悼会出来 , 在景山书社(注——朴社是出版商 , 景山书社是朴社开的书店 , 即卖自家出版的书 , 又卖其他出版商的书 , 类似商务印书馆与涵芬楼书店)买得此书 。
吴宓《徐志摩与雪莱》里也记录了发生在徐志摩追悼会当日的一段往事: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六日 , 其友人之在北平者 , 为开追悼会于北京大学第二院礼堂 。 是晨 , 予将赴会 , 乘车过金鳌玉蝀桥 , 念民国十五年十月徐君与陆女士结婚于此处 , 不胜悲感 。 于是在会场中便作成挽诗一首 。 会散后 , 赶忙到对门的景山书社 , 借用他们的纸笔和地方 , 将诗写出 , 投寄《北平晨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