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庙街|老北京常说的“沙滩”在哪?那一带为何有皇城墙?( 四 )


从以上内容可知 , 这段高墙实为一段清代皇墙 。
人们不禁会问 , 明清时期的东西皇城墙不是在东安门、西安门一线吗?的确如此 , 坐落在南北河沿大街东侧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 便是明、清时期皇城东墙的所在 。
明代以大明门为皇城正门 , 入清后 , 改称大清门 。 顺治九年重建北安门 , 易名地安门 , 这是皇城的北门 。 但是少有人知的是 , 当年皇城有外皇城和内皇城之分 。 单士元先生在《故宫史话》中曾这样表述:
皇城城墙在明清两代都是两重 , 所谓外皇城和内皇城 。 内皇城在筒子河外围 , 一方面在紫禁城和各离宫间起隔离作用 , 另一方面 , 又使紫禁城和皇城之间增加一道防线……景山和紫禁城之间本来有一道内皇城隔开(北上门) , 在1953年前后拆除 。 但这道内皇城墙在景山两旁又向北加筑了一个凸字形 , 到景山前后再顺中轴线向北伸展 , 直达地安门 。 这两列红墙中部开辟了东西皇华门(东皇华门现名黄化门 , 现尚存遗迹可寻) 。
也就是说 , 在景山东西两侧与地安门之间 , 有一段皇城墙 ,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内皇城 。 《明实录》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五日记有:
选京师散卫军之精壮者 , 助亲军守卫 。 亲军专守皇城四门 , 京卫军助守端门之外及东上等门 。
其中 , 东上门为内皇城的一座城门 。 由此可知 ,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 , 完全以南京为蓝本 , 同时修建了内皇城 。
马神庙街|老北京常说的“沙滩”在哪?那一带为何有皇城墙?
文章图片

《京城内城全图》中从沙滩到地安门有一段红墙 , 即为内皇城墙 。
内皇城主要起什么作用呢?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 , 宣宗洪熙元年九月“建都知监于东华门外” , 宣德元年九月“修浣衣局房屋及周垣” , 宣德三年二月“造御用监作房于西上北门之外” , 英宗正统八年四月“建司礼监衙门毕” , 天顺三年九月“修造内府宝钞司库作等房”等等 。 据此推测 , 随着内府各衙门相继落成 , 景山东西两侧的内皇城墙大抵于英宗晚期前后建成 。 除单先生所列功能外 , 内皇城主要承担一定的分隔、管理内府各衙门人员出入的作用 。
改朝易代对内皇城墙并未产生过多的影响 , 尤其是东侧部分被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 。 从乾隆初期的《京城内城全图》可窥其全貌 。 景山东侧一段 , 北端连接地安门东侧的雁翅楼 , 一路向南 , 至沙滩“三座门”与护城河东北角外的内皇城墙相连 , 形成局部闭环 。
一幅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景山向东俯瞰的老照片上 , 还能非常直观地看到这段内皇城墙:照片中部能清晰地看到横亘着一堵砖墙 , 墙的东侧则是北大西斋 。 墙的西侧 , 尚未加盖房屋等建筑设施 , 墙体非常清晰 , 在沙滩后街西口处还隐约可见开设有一座小门 。 墙体和小门的样式 , 与数年前得以恢复的地安门内大街东西两侧内皇墙及门楼基本一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