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膏山记|纪实

大理|石膏山记|纪实

■ 罗胸怀
石膏山位于山西灵石 , 为太岳山脉主峰之一 。 石膏山并不出产石膏 , 这是我到石膏山才知道的 , 可能很多人有同我一样的误解 。 其实 , 古时石膏山有大量的鼯鼠繁衍栖居在悬崖上 , 善于攀爬和滑翔 , 有“千里觅食一处便”的习性 , 它们的粪便也流落于此 , 久而久之就在山上形成了一条条脂膏 , 人们认为是从岩石渗出的 , 因而称此山为石膏山 。 石膏山不产石膏 , 却在清幽的环境中生长出无限的山水之美 , 暮秋时节的石膏山 , 红叶遍山 , 云雾缭绕 , 景色奇特 , 这是石膏山给我最初的印象 。
【大理|石膏山记|纪实】来到石膏山是参加一个文学活动 。 清代文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 , 山水是大地的文章 。 ”中国文人有游历山水的传统 , 古往今来 , 山水行吟 , 乐此不疲 , 一处处自然景观成就无数的名篇佳句 , 反之也构成和提升了山水的文化内涵 。 活动之余 , 我们一行以文字为伴的人暂时将尘世的功利放下 , 潜入深山 , 在尘世中寻觅一处世外桃源 , 以树木为伴 , 以山石为友 , 任清风拂袖 , 任云雾缠身 , 领略一番石膏山的自然造化之美 , 人文景观之丽 。
在导游的引领下 , 一行人乘缆车上山 , 途中缆车在空中停留两次 , 以便观赏 。 高空环境下 , 有恐高症的人立刻就会陷入恐慌 , 呼吸急促 , 手足无措 , 而我却随着缆车的不断抬升 , 惊讶于石膏山呈现在眼前的秀美 。
下缆车 , 走山路 , 步行片刻 , 岩壁上一大片岩松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 顾名思义 , 岩松是生长在岩壁上的一种植物 。 石膏山的松柏高耸于峭壁之上 , 凭借山石的缝隙顽强生长 , 尽管一边是万丈深渊的险峻 , 却仍以一身青翠和磅礴气势 , 昂首挺立 , 傲视群山 , 令人敬仰 。 对我来说 , 这片岩松就像是一幅古老的、巨大的壁画 , 让来来往往的游客体会到生活的境界 , 禅宗中有这样一句话:“岩松无心 , 风来而吟 。 ”岩松似乎在山岩上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 , 其实不然 , 当山风吹过 , 岩松的枝叶随风飘动 , 风停了 , 它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不以名累 , 以平常心面对一切 , 这种优秀的、非同寻常的品质 , 是无数人所追求的 , 而能真正做到的怕只有极少数人 。
岩松下的这片悬崖叫舍身崖 , 这里是登山的必经之处 , 一条小径上白云薄雾缭绕 , 左倚峭壁 , 右临深渊 , 俯视百里 , 下望千丈 , 苍松翠柏 。 古人在这里行走 , 有爬行者 , 有倚壁者 , 无不战战兢兢 , 目不旁视 , 小步前行 , 待进得南天门 , 方可舒一口长气 。 佛家则以这个坎坷的道路来检验人性善与恶 。 据记载 , 清光绪年间 , 有一位游方道士在山外化缘归来心生邪念 , 想私吞银两 , 走这段山路时 , 便从悬崖上掉下去 , 摔得粉身碎骨 , 为他牵驴的善士也一同滚下山崖 , 却毫发无损 , 以此警戒人们 , 善有善报 , 恶有恶报 , 为人不做亏心事定能安然过舍身崖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