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膏山记|纪实( 三 )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 , 南天门是天庭的门户 , 是众神去往天庭的必经之路 。 大江南北的名山上多有南天门 , 如泰山、普陀山、武当山等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有关南天门的描写 , 如《西游记》《八仙过海》《封神演义》《白蛇传》等神话故事中都多次提及南天门 , 因此 , 在石膏山有一处南天门也不足为奇 。 但令人生奇的是 , 无论是泰山、普陀山、武当山的南天门 , 还是石膏山的南天门 , 好像都只有门楼而没有门 , 有的连堵墙也没有 , 不知何故 。 反观各地古城城门 , 都有厚重的两扇门 , 难道是天庭少了些许人间彼此的戒备和防范 , 不然众多的南天门怎么没有两扇门 , 不然怎会有众多正好路过人间的人向往天堂呢?
就在我还在思索和比较人间天堂之美的时候 , 一行人又返回到南天门 , 等大家到齐后继续前行 。 在我的常识中 , 山中至美景致应该是在山顶上 , 以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聊以慰藉内心那点征服群山之勇和自以为的高瞻远瞩 。 我看在石膏山不一定如此 , 因为走过一段幽静的林荫道后 , 又有一片天地呈现在石膏山北峰下的半山腰处 , 这里就是由三个岩层上的庙宇建筑群组成的天竺寺景区 。
天竺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 相传五台山僧人道正久闻石膏山是天然胜境 , 于是慕名前来 。 到达石膏山后 , 果不其然 , 这里是山势险峻 , 景色绝佳 。 登上山顶 , 放眼四望 , 见峰峦环抱 , 满目青翠 , 溶洞幽深 , 鸟语花香 , 连连感叹道:“真乃蓬莱仙境也 。 ”遂在上岩白衣大士像前立下了誓愿 , 要在此山中创建佛家 。 自从佛家落脚石膏山后 , 佛寺几经增扩复修 , 香火不断 , 佛意渐浓 。 取名天竺的佛寺并不多见 , 天竺专指佛国圣地 , 是佛祖弘扬佛法的地方 , 一般寺院是不能使用的 , 只有修行高深的尊长 , 才有使用天竺的资格 , 可见石膏山天竺寺在佛家中的地位 。 如今 , 除了上岩有白衣寺、龙王寺外 , 中岩有天竺寺、保安禅院 , 下岩还有铁佛寺、钟泉寺 , 它们有的建在崖壁之上 , 有的建在溶洞之中 , 人文与自然竟是这般如此结合在一起 , 其巧夺天工的壮观和美妙 , 让人惊叹 。
看过上岩的白衣寺、龙王寺后 , 再往下走是保安禅院 , 这里是天竺寺僧人悟道修行的场所 , 禅院上下共有五层 , 三层以上是藏经楼 , 储藏经文典籍 , 为法门重地 。 也许是走累了 , 我们并没有进入里面一探其中的神秘 , 而是在禅院前的茶歇里坐下 , 这是一处人工修建在山岩边的露地 , 虽说少了些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之清静 , 但是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之禅意还是有的 。
寺院让这半山腰处有了不一样的天地 , 难怪游历名山大川者中有人独喜半山腰处的风景 。 半山腰不像山顶俯视群山 , 大地上的一切瑕疵都被掩去;也不像山脚草木芊芊 , 从一朵野花可以看到一个天堂 。 相对于半山腰处 , 山顶和山脚的风光都是极端的 , 万事忌满 , 方得自在 , 而山腰处正好花看半开 , 酒饮微醺 。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不要爬上山顶去 , 也不要站在山脚 , 从半高处去看 , 这个世界真美好 。 ”人生在世也不过如此 , 人生好似是一场风景 , 最美不在山脚的起点 , 也不是山顶的终点 , 而是行走在山腰处的过程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