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大众旅游时代:遗产旅游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 )


采访人员:一些文物保护工作者认为 , 旅游给保护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 在文旅融合时 , 旅游会是遗产保护的“麻烦制造者” 。
张朝枝: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 早在“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前 , 一些专家们就觉得战争、城市化、旅游活动破坏了古迹遗址和大自然 , 因此呼吁对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 。 从全球范围来看 , 直到20世纪末 , 学者们仍将旅游视为遗产保护的威胁;但随着遗产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多 , 大家逐渐意识到遗产保护状态与周边社区以及人们生活密不可分 , 而生计又与旅游紧密关联 。 此时人们意识到:恰当地利用旅游其实也是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 。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全球90%以上的世界遗产地旅游业停摆了 。 这对可持续的遗产保护造成了新的“威胁” 。 大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旅游对遗产保护原来那么重要 。
采访人员:遗产旅游可以给旅游业带来哪些变化?
张朝枝:近年来 , 旅游发展理念的转变让大家重新认知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 。 20世纪中期 , 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不大 ,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 ,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观念盛行 , 认为旅游业销售的是风景 , 带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效益 , 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 但很快 , 人们发现旅游业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 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 如旅游设施过度建设、文化景观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等 。 这些都极大地危害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 这时 , 人们开始反思旅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也随之诞生 。 进入21世纪后 , 我国旅游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旅游领域的生态环保问题监督 , 强制执行绿色标准、旅游承载量等措施 。 近年来 , 又直接将生态环境保护状态作为旅游等级景区评定的一票否决条件 。 这些都促使旅游发展越来越“讲规矩” 。
采访人员:2022年初 , 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 从遗产旅游的特点来看 , 遗产地旅游应该如何发展?
张朝枝: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观念 , 经济效益并不是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目标 。 世界遗产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智慧 。 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 , 其遗产价值阐释又与国家、民族自豪感紧密相关 。 因此 , 这些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都被赋予更高的要求 。
同时 , 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一定要适应严苛的约束机制 。 从过去50年的实践来看 , 《世界遗产公约》及相关文件对世界遗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 比如在遗产申报与管理过程中即要求遗产地制定系统的旅游影响监控措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