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深入大兴安岭,探访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和没有猎枪的猎人们( 四 )


文章图片
第二次探访是在酒店办理入住的时候,我们再一次试着打听有关驯鹿的消息 。
这一次,我们谈起了一个名字:玛利亚·索 。
玛利亚·索是使鹿鄂温克部落最年长的女酋长,如今已近百岁高龄,可能也会是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
这个名字即使对根河市的很多人而言也是陌生的,但幸运的是,在交谈中一位大哥却想起他认识这位老人的儿子的朋友,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再度回到了敖乡,并拜访了玛利亚·索的儿子何协的家 。
玛丽亚·索出生在阿龙山的原始森林里,一生与驯鹿相伴,她带领敖鲁古雅鄂温克部落走过大半生的岁月,在现代文明的冲击里,依然坚守着最后的民族传承 。
玛利亚·索老酋长并没有在家里,她已经在女儿的陪伴下去200多公里外的阿龙山上照顾她牵挂的驯鹿了 。
我们在老相集里翻到了玛利亚·索老人的照片,那是一张内心从未有过动摇的容颜,哪怕是孤独的,但也只有森林是永远的温柔乡 。
鄂温克|深入大兴安岭,探访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和没有猎枪的猎人们
文章图片
▲玛丽亚·索老人,经主人同意,翻拍于影集中的老照片 。
她曾经这样说:
一想到鄂温克人没有猎枪,没有放驯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梦都在哭!——选自顾桃《玛丽亚·索的自述》
其实同样的,离开山林、放下猎枪的鄂温克人意识到,他们内在的、独有的狩猎文化,崩塌了 。
每一位族人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这种正在吞噬他们的民族核心精神的改变,让每个人都充满焦灼与不安 。
从03年开始,这里的人们放纵饮酒就已经有了自暴自弃的迹象,在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里,喝醉的人会倒地睡在“新家”的广场上 。哪怕他清楚知道自己这一觉下去就有冻死的可能,但索性不在乎……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仄仄乏力的民族,相反,这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自带艺术家的天赋 。
何协老师会吹口琴 。
之前提到的维加,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诗人 。
鄂温克|深入大兴安岭,探访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和没有猎枪的猎人们
文章图片
▲在维加书房的墙壁上还粘贴着很多新写的诗 。其中有这样一句:篝火仍然在飞转,桦皮船飘向了博物馆,那里有敖鲁古雅河沉寂的涛声 。
在猎民点还有许多由兽皮、树干、鹿角制作的衣物、雕刻、生活用品等等,取自天然,精于手工……
但在现今无可奈何的气氛里,游猎文化里那种粗犷的天性又给他们带去满身伤痕,何协老师身上就有因酗酒引发的多处新旧不一的刀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