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李晓君: 1991年的乡间小镇( 五 )


多年以后 , 我看陈果导演的影片《细路祥》 , 深化了对单车的认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香港 , 八岁的祥仔常帮家里的燕记茶楼送外卖 , 攒钱买自己喜欢的电子鸡 , 他常常骑着一辆破旧、笨重的单车(与他单薄的身体很不相称)在胡同中飞奔 。 祥仔偶遇大陆偷渡来港的阿芬之后 , 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当警察清理无证儿童 , 祥仔骑着单车追赶着错过了阿芬乘坐的警车 , 车里的阿芬以为祥仔追的是救护车而并不想和自己说声“再见\" , 一个伤心的误会令阿芬意识到童年的结束——童年的结束意味着生活的残酷开始 , 而生活的残酷竟源于一场误会……那辆支在公路和主人公贫寒生活边上的自行车 , 像是一件沉默的抗诉道具 。 这辆笨重的单车 , 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 它暗示出生活的诸多况味 , 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
我的这辆单车后来在家里被小偷窃走了 , 在晴天白日下 , 他直接从我家的客厅将车子推出去了 。 这是我掉的第一部单车 , 伴随着单车的丢失 , 我也不断地将一部分生活给丢失 , 我丢失的部分 , 命运并不以另外的方式进行补偿 。 生活在不断地改变 , 我已生活在另外一个地方 , 一个陌生的城市 , 仍然骑一辆单车上下班 。 我的女儿也已经出生 , 并在向祥仔的这个年龄突飞猛进 , 她常常骑着一辆小自行车在院子里横冲直撞 , 而他的父亲 , 还在城市的大马路上飞奔 , 这条路 , 与多年前的那条乡村公路有着隐秘的联系 , 它们共同存在大地上 , 磨砺着一个人飞转的车轮 , 也磨砺他的青春、情感和梦想 。

夜访

我有过几次深夜在乡间徒步行走的经历 。
有时是去拜访僻远的乡间某个认为重要的人物;有时是去家访——当我来到学生的家中时 , 天已经黑下了 , 我推开门——一家人从灶间吃惊地站起来 , 望着我——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某位巡回展览画派画家的作品 , 一位出外参军多年的儿子突然归来(目光忧郁而沧桑) , 他的母亲惊愕地望着他 , 包括他的妻儿 , 用难以置信的(仿佛面对一个陌生人的)目光望着他 。 而我 , 仿佛不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前来造访 , 像是一个漂泊多年的浪子回到了家中 , 或者是一个失礼的陌生的闯入者 。
记得有一位学生 , 家住在小镇最边远的一个小山坳里(村名叫寒山) , 一个文静、拘谨 , 但功课很好又特别纯朴的女孩子 。 或许是家里境况不佳 , 辍学了 , 我被学校安排去家访 , 做该生父母的工作 。 这样的事 , 其实在这个中学 , 是屡见不鲜的 , 每年不断有新的学生辍学 , 我还没有遇见过哪位能供养得起孩子读书 , 而无故让他退学的家长 。 学校为了保入学率 , 总是千方百计做工作 , 而家长却是一副欲哭无泪的沉默表情 。 我不能面对这样的场景 , 在冷酷的现实面前 , 我不能一如既往在无关现实痛痒的幻境中抒情 。 大部分老师会拿出一部分工资来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 , 但依然有不少学生不得不过早地告别心爱的教室 , 而汇入到社会的大洪炉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