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旌德有仙山——凫山文化臆想

方光华
第1094期
旌德地处万山丛中 , 岗峦环绕 , 川谷潆洄 。 天生就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不管是方志还是民间传说 , 第一个在旌德留下仙踪的是窦子明 。
窦子明成仙地——凫山
今天 , 旌德人大凡做旅游宣传时必讲“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 , 说这个成语源自旌德石凫山 。
传说和历史之间的距离 , 有时候就隔层纸 。 没有历史的空隙里 , 传说就在那里长成了血肉 。
对于窦子明到旌德炼丹成仙 , 县、府志从来都认真负责 。 当然 , 少不了给仙释立传 , 嘉庆《旌德县志》上的文字是:
窦伯玉 , 字子明 , 沛国人 。 父康玉 , 世业儒 。 子明与弟伯乐字子安 , 好道 。 值刘聪之变 , 不肯阿附 , 子安入四明 , 子明归江左 。 晋元帝嘉其义 , 拜陵阳宰 。 后弃官入西山 , 结庵居焉 。 一日 , 遇隐者献药百种 , 遂与居七都之凫山白龙潭炼丹 。 一方有病者 , 即提药囊至其家 , 无不全活 。 晋太康八年中元节 , 乘白龙上升 。 邑人即所居立祠以祀 , 称为凫山之神 , 祈求皆应 。
西山|旌德有仙山——凫山文化臆想
文章图片
旌德仙山——凫山
嘉庆《宁国府志》为窦子明在旌德的仙踪圈了两座山 , 一是县治祖山栖真山 , 再则是成仙地凫山 。
栖真山 , 在县西五里 , 昔窦子明曾居此山 , 其坛迹存焉 。 长孙迈所述《神仙传》 , 子明既来江左 , 晋元帝嘉之 , 拜陵阳宰 。 在县三年 , 民服德化 , 后弃官寻访名山 , 搜采奇药 , 至徽水之阳 , 结庵西山 , 炼丹高岭焉 。
凫山 , 一名石凫山 , 在县东南二十里 。 有白龙潭、梅溪出焉 , 有巨人迹、马蹄石、捣药臼 , 俗传陵阳子明二女化青凫随父仙去 , 故名 。 又云子明初炼丹于栖真山顶 , 后游凫山 , 遇一隐者相与为友 , 俱仙去 。
栖真山 , 又名西山 , 高600米 。 凫山 , 主峰1087米 。 前者是县治祖山 , 后者是旌德县东最高峰 。 让窦仙光临这两座山 , 情理相宜 , 居心良苦 。
旌德民间有“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的传说 , 千余年来加工成这样一个文本:
西晋太康年间 , 五胡乱华 , 晋室南渡 , 寄居江左 。 相传沛(今江苏沛县)人窦子明因避乱出游长江中下游东南一带 , 后就任陵阳(皖南之地)主簿 , 因愤世嫉俗 , 不久弃官 , 与妻费氏及一对幼女来到旌德栖真山采药炼丹 。 他们住在山顶石窟中 , 旁辟晒药坪 , 砌有炼丹灶 。 窦子明每天披星戴月 , 在山崖洞边挖草药 。 回家后 , 唤妻女用水洗净 , 在晒药坪上晒干 , 放进药臼里捣烂 , 用丹井之水冲浸拌匀 , 溶成药汤 , 燃麒麟松枝煮药炼丹 。 不知炼了多少时日 , 终于炼成了仙丹 。 此时 , 山顶瑞气浮动 , 空中祥云飘拂 , 有一青凫翩然而降 , 驮上窦子明及其妻女 , 乘着瑞气 , 从山顶飘摇上升 , 飞入县城东面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 窦子明和妻女入山后 , 垦山辟地 , 饲鸡养犬 , 耕樵度日 。 他们看到山下有很多贫病交加的穷人 , 十分怜悯 , 乃终年累月攀崖跨涧 , 为贫病之人采药送药 。 忽一日 , 子明在山溪边寻药 , 遇一白发隐者 , 遂相与为友 , 后一同羽化升天 。 不日 , 其二女亦一个抱鸡 , 一个携犬 , 骑青凫升天 。 正是:“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