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旌德有仙山——凫山文化臆想( 三 )


比较这三个时间 , “先有凫山殿 , 后有旌德县” , 情理上完全站得住脚 。
在中国古代“神”“仙”是连在一起出现的 。 成仙的窦子明要继续造福地方百姓 , 那就得在人间有个居住的地方 , 让有所求的人随时随地能与神对话 , 达到有求必应的目的 。 于是 , 时人就在石凫山中窦子明曾经生活的地方 , 建起凫山殿 , 塑起子明像 , 烧香诉愿 。
西山|旌德有仙山——凫山文化臆想
文章图片

嘉庆《旌德县志》载:
凫山殿 , 县东十五里 , 元元贞年建 。 山有门、井、龙潭、马迹在焉 , 即陵阳主簿窦子明放白龙处 。
【西山|旌德有仙山——凫山文化臆想】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建的凫山殿 , 位于今天旌德县俞村镇杨墅村梓干里村民组 , 以前有居民点时就称“凫山殿” 。
明弘治进士凫阳人汪坚(字子固 , 号青峰)《邀友人登山诗》云:

子明二女吞金丹 , 化为仙凫飞北山 。
仙凫不知何处去 , 山名千载留人间 。
五更曙色浮青塔 , 六月寒威侵古坛 。
今日与君登绝顶 , 神游碧落欲忘还 。
从宋至元到明清 , 凫山殿究竟修了多少次已无从考证 。 不过清时重修凫山殿的石碑还保存在杨墅村 , 只是字迹漫漶 , 不好辨认了 。
1992年版《旌德县志》载:“建国初期 , 全县尚存梓山观音庙、上阳庵、延寿寺、圆觉庵、展旗山开法寺、胜因寺、凫山殿等大小寺庙观13座 。 ”至于凫山殿最终倒塌的时间 , 推算起来大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西山|旌德有仙山——凫山文化臆想
文章图片

清代重修凫山殿碑
今天 , 凫山殿虽已成为瓦砾乱石堆 , 可石凫山上巨人石、龙潭、捣药臼等仙迹尚存 。 潭边巨石曾镌宋丞相刘义温“白龙潭”三字 , 后毁 。 眼下 , 凫山殿遗址已隐没于无节制生长的竹林中了 。
今天 , 凫山慈湖堂重修了一座庙 , 旌德不少人误以为就是过去的凫山殿 。 其实二者完全不同 , 嘉庆《旌德县志》对慈湖堂同样有解释:“县东十八里 , 明宣德年建 , 嘉靖年重建 。 ”比凫山殿历史晚了好几百年 。
在旌德 , 与窦子明有关的寺庙不只限于凫山殿、慈湖堂 , 还有白华殿和栖真山西竺寺 。
嘉庆《旌德县志》载:“白华殿 , 县东三十五里 , 石凫山半岭 , 明嘉靖年建 。 ”
山人项衢《偕友登山诗》:
须臾踏上最高峰 , 万里乾坤一望中 。
当日窦仙飞化后 , 不知今古几人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