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历史背景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二 )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 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经过是怎样的?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 。之后,为了报复,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 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 清漪园、 静明园、 静宜园、 畅春园及 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 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
扩展资料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采访人员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 。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
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历史背景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文章插图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怎么回事?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 。
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到处焚掠,当晚即侵入圆明园 。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 。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
10天以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珍宝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捣毁 。至此,圆明园中的珍宝荡然无存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