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圣少年游:杜甫和他的“间隔年”(之一)| 草地·深读( 六 )


杜甫|诗圣少年游:杜甫和他的“间隔年”(之一)| 草地·深读
文章图片

从潼关鸟瞰风陵渡 。 聂作平摄
从地理沙盘上可以看出 , 略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条山到了风陵渡东侧戛然而止 , 山地变为冲积平原 , 古时的驿道和今天的高速公路都从平原上穿过 , 溯了黄河的流向往北延伸 。 在我的车窗左侧 , 是平坦的平原 , 平原中间 , 黄河像是压在大地上的一条细长黄线;在我的车窗右侧 , 是中条山余支 , 山不高 , 树不深 , 大大小小的石头像巨人捏碎的饼干渣 , 入目俱是 。 在这个草木葳蕤的7月 , 也显得有几分荒凉 。
风陵渡北行不到10公里 , 便是永济 。 永济最南边的首阳乡 , 父老相传 , 是杨贵妃故里 。 杨贵妃与杜甫是同时代人 , 小杜甫10岁 。 当19岁的杜甫出门远行时 , 杨贵妃还是一个9岁小女孩 。 那时 , 杨贵妃的父亲在四川蜀州做官 , 她多半随父入川了 。
永济古称蒲坂 , 是传说中大舜的王都所在 。 不过 , 这个古老的地方 , 最有名的其实是一座始建于北周的楼台 , 即鹳雀楼 。
地处黄河之滨的永济 , 在唐代 , 显然远比今天更重要 。 它既是河中道的治所 , 也是蒲州治所 , 相当于省政府和市政府都设在这里 。
蒲州一带的黄河 , 流淌于一马平川的平原上 , 黄河河床时常漫游改道 , 故而诞生了一个成语: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 。
鹳雀楼西边是黄河 , 楼与河距离不到两公里 , 其间是平坦的原野;鹳雀楼东边是蒲州——今天它是永济下属的一座普通小镇 。 至于曾是唐时省会和州城的蒲州古城 , 只剩下不多的几处残垣断壁了 。
鹳雀楼下的黄河边 , 有一座古渡 , 名为蒲津渡 。
杜甫|诗圣少年游:杜甫和他的“间隔年”(之一)| 草地·深读
文章图片

这是蒲津渡浮桥繁盛图 。 (资料图片 , 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
《读史方舆纪要》将蒲津渡列为山西重险之地 。 历史上 , 黄河常成为不同势力的天险 , 浦津则是兵家必争之地 。 唐朝开元宰相张说称之为 “隔秦称塞 , 临晋名关 , 关西之要冲卫 , 河东之辐辏” 。 先秦以降的两三千年间 , 这里发生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战争 。 秦昭襄王第一个在蒲津渡架设浮桥;汉武帝第一个在河西修筑关隘 。 到了唐朝 , 蒲津渡处于长安至太原的重要驿道上 。 其时国力昌盛 , 远迈前代 , 于是 , 开元十二年 (724年) , 一个超级工程动工了——工程耗费了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 , 铸造了八头各重八万斤的铁牛 , 以及牵铁牛的铁人、固定船只的铁柱和铁山、绞盘等物 。 八头铁牛分置两岸 , 将波涛中的浮桥牢牢牵挽 。 行人迈步浮桥 , 如履平地 。 到了宋朝 , 一场大洪水将铁牛冲进河里 , 于是发生了曾入选小学课本的怀丙捞铁牛的故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