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我的家乡——绩溪平坑村

作者:王光实
第907期
水阳江上游有东津、中津、西津3条主要支流 , 其中西津河有一源头系来自绩溪县家朋乡的戈溪河 , 戈溪河的上游便是和阳河 , 它源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西麓黄毛尖山 。 距离黄毛尖山脚2公里的平坑村 , 便是我的家乡 。
平坑村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有60户人家 , 分别住在外平坑、里山湾和里平坑 。 三地都有菜园相隔 , 外平坑和里山湾相距也只150米左右 。 里平坑稍远也只有一里路 , 拐两个弯便到 。 现在新建的高楼大屋已连成一片 。
一、里山湾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 到深夜的满天星辰 。 时光流转 , 我沿着历史的路走来 , 来到了徽州的东南一角——平坑里山湾 。 这里有我出生的老屋 。 因为我们几家出外工作 , 老屋终于完成哺育我们 , 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历史任务 , 即将归去 。
曾经的梦想 , 欢笑 , 泪水 , 多少次重逢的喜悦 , 多少次生死离别的伤痛 , 在这里发生 , 在岁月的长河中如过眼云烟 。 站在老家的门口 , 仰望苍穹 , 任凭被风儿吹散的蒲公英轻轻飘落在我的肩头 。 有小河相随 , 有阳金山作证 , 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老家……
这幢老房子是明朝所建 , 这是第一进 , 因山区宅基有限 , 后面第三进高于第一、第二进 。 前二进 , 四水归明堂 , 中间天井 , 马头墙全部徽派风格 。
老屋|我的家乡——绩溪平坑村
文章图片

这是我老家的一进大门口 , 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 , 消褪了砖雕的印痕 , 朽蚀了高悬的门檐 。 迟滞的脚步停在门外 , 种种的思绪心头翻滾 , 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
我们家的后进小屋还在吗?那棵后门头的扁豆藤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板壁上我写的对联掉落了没有?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忽听得最后面旁边的小屋吱呀一声响 , 原来是光成兄弟家出工上山割草回家烧中饭 。 跨过高高的门槛 , 走入后进我的小屋 , 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 。 那小屋已经倒塌 , 唯有这熟悉的声音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 。 手指抚摸残缺的青砖古墙 , 古墙斑驳的脸上青苔掠过 , 平添了些许皱纹 。 我不在的时候 , 古墙就是借青苔的手为我一笔一画写下思念的文字 。
那边是老屋内几家的后门头 , 小时候 , 我常在此把沙子放脚盆里铺平练字 。 我家旁边的猪栏 , 猪饿了 , 不停地用长嘴拱猪栏 , 叫得吵人 , 那声音不时地震颤着我写字的心灵 。
我家隔壁的老宅更加精致 , 外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 , 里面明堂、天井、绣花楼 , 高脊飞檐、曲径回廊等的和谐组合 , 可一窥两千多年徽州文化沉淀下的风土人情 。 从这里走出了空军师级干部 , 走出了中草药博士生导师 , 走出了高级教师 。 兄弟三人皆是有事业的人物 。 老大王寿林 , 1949年大学毕业参军 , 一直在空军部队 , 先是领航员 , 后为师级干部 , 现离休 。 老二是高级教师 , 曾任贵州三都民族中学校长 , 副县级 。 老三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 愽士生导师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