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七 )


青少年期是个体自尊发展的关键期 , 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 。而亲子间知觉的相似性会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稳定、一致的支持 , 知觉的相似性越高 , 家庭越和谐 , 越有利于个体的积极适应 。李彩娜等人通过Q相关技术加以考察了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也发现家庭成员知觉观点的低相似性不利于青少年自尊发展 , 因此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 , 降低父母的控制的水平 , 会增加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的相似性程度 , 有助于青少年高自尊的形成 。
而且已有研究证明 ,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 自尊水平较高 , 不良的亲子关系则会导致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 。研究还发现 , 对父母婚姻幸福程度评价高的中学生自尊水平较高 , 这与俞国良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 父母婚姻幸福的家庭气氛更和睦 , 亲子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 容易使孩子形成对家庭、父母以及自己较积极的认识 。
2.青少年自尊和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学校是青少年儿童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 , 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必将会影响青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 。同伴关系作为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 , 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 。
研究发现 , 满意的同伴关系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 , 个体在同伴中的社会领导性 , 对同伴的敏感独立性 , 都有助于个体自尊发展 , 而对于同伴的攻击破坏则阻碍自尊的发展 。那些受同伴欢迎 , 并在同伴中具有一定“权威”和“地位”的儿童 , 其自尊水平相对较高;那些对同伴的失败和痛苦具有同情心 , 对同伴的成功和喜悦感到高兴的儿童 , 其自尊水平也较高;而那些对同伴具有攻击和破坏性的儿童 , 其自尊水平较低 。同时 , 自尊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个体的社交类型 。
Deborah等的研究模型表明自尊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Wilkin-son也发现 , 同伴关系通过影响自尊从而对青少年情绪产生影响 。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同伴关系对自尊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赖建雄等人的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 , 检验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影响程度如何 , 研究发现同伴间的冲突自私行为主要对自尊良性发展起阻碍作用 , 而友爱互助主要起促进作用 。随着中学生社会化加强 , 对同伴的接纳与认同的需求也在增加 , 与同伴的关系和在团体中的位置会影响到与自尊有关的情绪体验 。同伴的尊重是影响中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 。另外朋友的肯定与支持、对朋友关系的满意度、朋友的陪伴与亲密等与青少年的家庭自尊、整体自尊、学业自尊和人及自尊有较高的相关 。可见 , 良好的同伴关系利于自尊的发展 , 不好的同伴关系不利于自尊的发展 。
3.师生关系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行为影响是显著的 , 其中教师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关系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教师和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与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和品行相关 , 而这些社会行为和品行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受教师信任、重视的学生 , 就与教师积极情感交流更多 , 社会交往能力更强 , 更富有自信 。
魏运华采用量表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发现满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和参与都会有利于儿童自尊的发展 。
还有研究证明 , 教师的肯定与支持、青少年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与教师之间的冲突与惩罚、教师提供的陪伴与亲密等与青少年的人际自尊、学业自尊和整体自尊有较高的相关 。
国外研究也表明 , 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 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 形成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形成消极的情绪体验 , 表现出孤独、退缩、不合群、攻击行为、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疏远 , 影响其课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