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本能的推动
异性相吸是人的本性 。随心所欲地追求异性是人的本能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限制 , 只能做与角色规范相符合的行为 , 所以性的本能需求只能由本能的冲动变为有控制的满足 。而人进入网络世界后社会角色淡化 , 性本能得到彰显 , 人们不再担心被人发现受到惩罚 , 异性间的交流与挑逗等使交往双方得到很大的性心理满足 。
(四)寻求帮助以满足社交需要
一项有关中国互联网用户需求的研究中发现 , 上网能满足人的六种需求:实用需求 , 希望在网上获取信息;情趣需求 , 在网络上体验生活中难以体验的快乐;虚拟需求 , 以虚拟的角色来摆脱现实角色的束缚 , 建立全新的心理感觉;合群需求 , 体验被群体接纳或接纳他人的心理;展示需求 , 一种展示自己 , 自我表达 , 发布观点 , 匿名感情交流的需要;代偿需求 , 通过网络来弥补、代偿网下所受到的压抑愿望的需要 。
(五)尊重和归属的需要
在网络交际中 , 人们不受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身份、地位的影响 , 能平等自由地与人交往 , 网络社会群体为个体达到交流的需要提供了条件 , 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验证自己的看法 。有人对你敞开心扉谈论他几乎不可能跟别人共享的体验 , 人的自尊和归属感得到很大满足 。通过网络交往得到的尊重和理解是现实生活中很难体会和获得的 。
(六)扮演自己理想角色的需要
人在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 , 有模仿别人的言行 , 学习榜样角色的冲动 , 渴望自己成为某一角色 。但实践各种想要的角色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 人们的这个愿望可以实现 , 极大地刺激了人的角色扮演的积极性 。网络角色扮演有利有弊 ,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 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如果长期扮演某些角色 , 严重者会导致网络与现实的角色不分 , 可能造成人格分裂 。
4、网络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角色虚拟易变 。在现实人际交往中 , 人们的社会角色、身份是确定的 , 感知到的人是具体组织或家庭中的一员 , 责任和义务与身份是统一的 。在网络人际交往中 , 交往环境、交往主体等是虚拟的 , 人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 责任和义务与身份是分离的 。人们经常选择多种角色和身份 , 把理想的自我展示在交往对方的面前 。
角色印象整饰突出 。网络交往时 , 每一句话、一个表情都是经过思考后发出的 , 与现实环境相比 , 印象整饰突出 。对方暴露的信息很有限 , 展现的自我现实成分不多 , 更容易以偏概全 。
角色情趣修养领先 。在网络社会 , 人们相互认识主要是凭借纯文本的交流来进行 , 注意力集中在与对方谈论的内容上 , 随着交往的深入 , 角色的知识面、情趣、修养、阅历等内在的素质成为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
感情纯真易露 。在网络中 , 由于上网者远离现实社会 , 脱离了社会角色的要求 , 揭去了现实人际交往的面具 , 以一个自然人的状态与人交往 , 以虚拟的身份出现 , 在去社会化的状态下人们可以自由地交友 , 纯真地表达思想、观点 , 不用担心被人指责和鄙视 , 尽情追求理想的人际关系 , 不必刻意控制自己的言行 , 这是网络世界最吸引人之处 。
地位平等自由 。现实世界中人 , 都处于一定的阶层中 , 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 具有一定的地位、责任和义务 。网络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环境 , 没有现实世界中的等级、阶层 。在网络中只有由于先知或技术等原因的管理人员 。任何一个上网者称为管理者 , 都可以直接参与交流 , 自由出入 。随心所欲 , 畅所欲言 , 个性得到张扬 , 真实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只是要做到道德意义上的自律 。
交往开放随意 。网络社会交往摆脱了现实社会各种角色规范的限制 , 不受时空的限制 , 使人与人的交往更具开放性 。网络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消失都带有随意性 , 稳定性很差 。给许多动了真情的人带来无数的快乐和困惑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律师营销书籍推荐 律师营销
- 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
- 第一卷是什么意思
- 三毛的书籍名言
- 电子书籍有哪些特点
- 人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吗
- 书籍出版有哪些要求
- 心理学初学者
- 马斯洛是什么心理学派
- 求励志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