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 网络人际关系
1、角色理论的含义及观点
角色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至60年代 , 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 , 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从个人水平的分析过渡到群体和更高水平的宏观分析的一个桥梁 , 该理论有社会角色和角色扮演两个主要概念 。社会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 , 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 包含着社会客观期望和个体的主观表演 。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社会对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人有一定的要求 , 即社会期望;个体要依照社会对他的要求去履行其义务、行使该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权利 , 这就是社会行为;当个体被赋予某一新角色时 , 改变的不仅是行为方式 , 态度和价值观结构也会发生深层变化 。人们正是从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 按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去行动 , 成为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的角色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实现人的社会化 。角色扮演使人能够亲身实践他人角色 , 体验他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心情感 。只有获得他人相同或相似的体验 , 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联系时 , 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行动 。因此 , 角色扮演技术在发展人们的社会理解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地位 。
2、网络人际关系建立过程分析
(一)单方选择阶段
单方选择阶段是网络交往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实际上只是交往一方产生的冲动与愿望 , 还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 , 是双方交往的前准备阶段 。与现实人际交往不同之处是由于网络交往严重缺少感觉因素 。在单方选择阶段主要依据网络形象、网名、上网频率等隐含着上网者现实身份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角色状况 , 选择交往对象 , 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和主观性 。
(二)双向接触阶段
这个阶段交往双方有了相互接触的愿望和动机 , 在相互介绍自己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和他人角色定位 。网络交往的隐蔽性 , 使得认知图式在交往中的作用放大 , 常常凭一种感觉去放大对方的优缺点 , 晕轮效应明显 。决定能否继续交往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上网者能否恰当展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 , 彼此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自己内心已有的认知图式 。
(三)思想感情交流阶段
这一阶段的交往进入到较为深层次的思想感情交流的人际交往 。它从交往双方产生思想上的第一次共鸣开始 , 由一次相同体验或看法激发起其他更多的相同体验或看法 , 在相互激发的过程中 , 交往双方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个性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 , 都愿意进行深层次的表露 。人生阅历、价值观、美丑观、道德观等因素成为影响能否进一步交往的主要因素 。
(四)持续互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网友关系已经确立 , 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和亲密的感情 。彼此会经常互通近况、互相帮助、时时牵挂 , 成为对方感情生活中的一部分 , 有的甚至发展为网恋或现实生活中的好友 。如果把这种关系发展到现实生活中 , 较容易成为稳固的人际关系 。
3、网络人际关系建立的动机分析
由于社会结构及各种道德规范的存在 , 在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以社会角色关系为主 。人们希望各种社会角色关系都变成理想的人际情感关系 , 网络社会人际交往正好能满足人的这种愿望 。
(一)寻找友谊和慰藉
由于社会角色的规范性 , 使得人们为人处世必须顾及自己的角色 , 情绪不能随便发泄 。网络交际中的角色的社会性弱化 , 可以随心所欲的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 , 从这些扮演的角色的人际交往中得到友谊 , 产生满意感 。
(二)释放情绪并满足安全的需要
网络社会中彼此没有利益冲突 , 人际关系以情感为主 。而网络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 使得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变得容易又安全 。网络中的亲密人际关系与现实的亲密人际关系的标准不应相同 。现实中衡量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的主要标准是看彼此知道对方多少秘密和心事 , 在生活中互相理解、支持的程度 。而网络交往很容易达到彼此袒露自己的深层想法 , 是基于匿名 , 威胁和麻烦不大 , 而又能释放情绪 , 一般不是建立在信任上 , 所以网络人际关系容易破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律师营销书籍推荐 律师营销
- 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
- 第一卷是什么意思
- 三毛的书籍名言
- 电子书籍有哪些特点
- 人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吗
- 书籍出版有哪些要求
- 心理学初学者
- 马斯洛是什么心理学派
- 求励志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