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四 )


“这是乐团成立这么多年 , 第一次走进一个真正的音乐厅演出 。 ”返场前 , 唐青石和观众介绍乐团 , 观众们再次掌声雷动 , 高呼“你们值得” 。 台上 , 有乐手已经泪流满面 。
11年间 , 每年50场音乐会 , 每场都有新的曲目 。 风雨无阻 , 雷打不动 , 这个大山深处的交响乐团 , 创造了一个大城市乐团都很难实现的持续纪录 。
如今 , 惠民音乐会的演出场次已经刷新到了482场 , 演奏曲目也已积累了500多部 。 每次演出一票难求 , 当地观众安静地排着长队来到剧院门口领票 , 演出现场更是鸦雀无声 。 第一次来到凉山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 , 大多会被震惊 。
一切开始的时候 , 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
2010年的冬天 。 当时担任着凉山歌舞团书记、如今是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的刘康 , 看见团里闲散无事的演奏员们在搬道具桌椅 。 “艺术家的手 , 应该摸乐器的 。 ”他把隶属于歌舞团的双管建制乐团重组起来 , 在西昌泸山上演了一场“中国凉山彝风森林音乐会” 。 交响乐破天荒地在大凉山的山野林间响起 , 观众里有嗑瓜子的、接电话的 , 还有一些山上的猴子跑下来 , 坐在树上一起听音乐 。
唐青石当时刚刚从四川交响乐团团长的岗位上辞职 , 因为刘康的一通电话 , 从成都过去帮忙 。 他记得 , 当时的乐手只有二三十号人 , 人手不够 , 从外边借了一些 , 音乐会才搞了起来 。
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文章图片

凉山交响乐团在第二届戏剧节的“森林音乐会”
因为政府的支持 , 森林音乐会第二年开始成为了每周固定的惠民音乐会 。 2013年 , 唐青石再次接到了刘康的邀请 , 希望他能来到西昌 , 用专业的理念 , 把乐团做起来 。 不是歌舞团的附属 , 而是一个真正的交响乐团 。 这一次 , 唐青石思考了很久 。 最后决定 , 去凉山 , 做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 。
这个决定 , 至今看来 , 仍有些不可思议 。 没有交响乐基础 , 没有观众、没有足够乐手 。 在这样一个歌舞传统发达的民族地区 , 一开始 , 搞交响乐的阻力还不小 , 最开始几年 , 思想的碰撞和斗争 , 始终都有 。
唐青石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 , 指挥家曹鹏是他的老师 。 在此之前 , 他担任过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和四川交响乐团的团长兼首席指挥 , 对职业交响乐团的管理、对交响乐的普及 , 有专业的理念和经验 。
虽然知道会艰苦 , 但现实的困难还是超乎想象 。 招人是最难的部分 。 凉山交响乐团是四川的第5个交响乐团 , 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建立在自治州行政区的交响乐团 。 但8年来 , 乐手始终维持在50人上下 。 而一个正常的交响乐团 , 编制应该至少应该80人 。 有人来也有人走 , 乐团一年365天都在招人的状态 , 但要把音乐学院毕业的专业人才招到西昌并留在这里 , 并不容易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