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二 )


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文章图片

莫西子诗
图书馆就在西昌市中心的火把广场里 , 和各种琐碎繁杂的装修事项“纠缠”了整整一年多时间之后 , 这个文艺气息的空间已经初具雏形 。 金属质感的吧台 , 玻璃分隔出的小型展览空间 , 阳光从三面的落地玻璃窗洒落进来 。
按照莫西子诗的设想 , 这里是一个图书馆 , 也是一个咖啡馆 , 更是一个文化分享的空间 , 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 未来 , 这里可以阅读、讲座、展览、绘画、举办音乐会 。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 也是他多年前就发起的“荒原计划” 。 作为一个音乐人 , 莫西子诗把彝族音乐带到了更远更广阔的世界 。 如今 , 他希望把自己看到的遇到的 , 都能带回这里 。
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文章图片

莫西子诗在自己图书馆院子里种下植物 。
图书馆原本想建在自己老家的白庙村里 。 和现代社会进程里很多古老文明一样 , 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彝族风俗在日渐消逝中 , 很多彝族孩子 , 已经不再会说彝语 。 他们漂泊在外 , 也找不到自己的文化根基 。 对故土文化的忧虑 , 让莫西子诗始终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
“我要在大凉山建一个不一样的图书馆” , 这是他“荒原计划”的起点:“有人说大凉山就像一片荒原 , 贫瘠 , 沉闷 , 一成不变 。 但它并不是荒原 , 只是被唤醒的沃土 。 这里需要认同感和重建 , 需要接受更多外来先进思想 。 要让这里的人们意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 , 找回自己的文化 , 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 并且把彝族的文化带给外面的世界 , 和世界接轨” 。
装修图书馆的日子里 , 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很多演出就在身边的火把广场里进行 。 莫西子诗每天近距离地看着 , 思考文化给一个地方带来的变化 。
这两年 , 他在家乡的时间比往日要多 , 和朋友一起喝酒烧烤 , 聊天晒太阳 , 幸福指数挺高 , 但呆久了 , 他还是会觉得有些寂寞 , “不像在大理 , 可以独自呆着 , 也可以到处找到朋友聊创作 , 满大街都有很好的咖啡馆 , 氛围很好” 。
三年前知道家乡也要有戏剧节的时候 , 莫西子诗觉得很高兴 。
在他看来 , 凉山的文化特别丰富 , 凉山走出的艺术家也特别多 , 但因为历史交通的缘故 , 这里的文化和外面脱节得厉害 , 很多时候还处在孤芳自赏的状态 。 而戏剧节 , 可以给当地带来更多新的思想文化 , 更多艺术家 , 以及外面世界的交流 。
民族|大凉山的“文艺觉醒年代”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