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拼音版以及注释 无家别( 八 )


但即转入伤情:“内顾”,回顾家里 。“携”,当为,离心,有二心 。已无家室可恋,故说也不会有二心了 。接“近行”,应“本州役”,言在近地服役,胜于远行不知何往为好 。又似稍觉宽慰,但实为下二句铺垫: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齐”,同,一样 。
诗谓已无家可归,近行远行反正都一样 。沉痛之情,昭然可见 。《杜诗镜铨》曰: “然总是无家,亦不论远近矣 。此处语意共有三层转折,强作旷达而愈益悲痛 。”这是翻进一层的写法 。接四句哀痛母亲死亡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上距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整整五年 。
“沟溪”,同沟壑 。原义“溪谷”,引申指野死之处 。至此,以愤懑诘问极其沉痛语结束全篇:人生已落到无家可别,黎民百姓还怎样活下去呢? “蒸”,蒸民 。“黎”,黎元、黎民 。黄生注曰: “诗言内顾无妻也,永痛无母也,母亡妻去,曲尽无家之惨 。” (引自《杜诗镜铨》)
浦起龙云: “末二,以点(题)作结 。‘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按,指“三吏”、“三别”)总结 。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 (《读杜心解》)此六篇可作“诗史”看,它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杜诗详注》引卢元昌曰: “先王以六族安万民,使民有室家之乐 。今新安无丁,石壕遣妪,新婚有怨旷之夫妇,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至战败逃归者,又复不免 。河北生灵,几于靡有孑遗矣 。”杜甫的伟大处是与这些诗篇密不可分的 。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 。
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无家别
唐代: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
无家别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杜甫诗人佳作《无家别》主要内容 《无家别》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 。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杜甫诗人著名作品《无家别》相关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