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叙事,小说,抒怀愤懑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民的解释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民的解释: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呢?
出自《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 。“蒸黎”是将“蒸民”与“黎民”二词合用,是“人民”的代词,这里指百姓 。
原文:
无家别
作者: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
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
虽然在本州岛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 。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 。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 。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 。这次战争,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 。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 。
批判“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 。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 。这首《无家别》是“三别”的第三篇 。
赏析:
题云《无家别》,犹云无家可别 。诗起八句追述无家的根由 。“天宝后”,指安史之乱发生以后 。句前冠以“寂寞”——此二字含空廓荒凉和冷清无声意 。“园庐”,田园与庐舍 。“蒿”,草名; “藜”,植物名,二者泛指杂草、野草 。“但”,仅也 。
诗首二句写战争以来无处不空廓凄冷,一派丧乱景象,什么都没有,仅有野草了 。接四句写“我里百余家”的惨状后,引入自身:“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里”,旧时县以下的基层单位 。但历代其制不一 。《管子·度地》: “百家为里” 。“贱子”,谦称自己 。
“蹊”,小路,亦泛指道路 。“旧蹊”而要“寻”,可见景物全非,战争破坏严重,给百姓造成多么大的苦难!接六句述其回乡后之所见: “久行见空巷”,既见巷之“空”,也见巷之“长” (“百余家”),言外有极其颓败荒寒意 。日本无肥瘦,说,“日瘦”,用字尖新 。
“瘦”,含细削、窄小、单薄等义 。这里指日光微弱黯淡 。再说其“气惨凄”,是加倍形容,但景中含情,实是此中人的感受 。这时触目所见是:“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竖毛、怒我、啼叫,三个动作,三种形态 。其所以如此猖狂,盖久不见人,足见里巷的荒凉 。
他走遍周围的地方,最后才发现: “一二老寡妻 。”由此,故里荒凉之状尤可见 。叙述过归来后所见,接四句写此刻的心态: “本枝”,指原来栖息的枝条,比喻本土、家乡 。故乡虽一片荒凉,又怎会嫌弃?下面紧承“且穷栖”而想象仍和过去一样荷锄灌畦(种菜) 。
但这里用了一个“独”字,暗应题目的“无家” 。不想事情突然生变:“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鼓鼙”,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 。指大鼓和小鼓 。“习鼓鼙”,指再次应征 。最后,再写应征的感慨 。“本州役”,在本州服役 。这似可稍觉宽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天堂寨位于什么地方
- 强击机与歼击机的区别 强击机
- 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区别
- 思维与意识的区别在哪里
- 生抽和味极鲜的区别和用法
- 康巴赫二代和三代的区别是什么
- 如何区别海里和人工养殖的带鱼呢
- 平面发光字吸塑发光字区别
- 应允别人的话叫
- 标婷怎么区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