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一篇议论文 。李贽,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
童心,在《词源》中,是小孩子心思,童稚之心的意思 。童心是初之心,人的本心本性,自然人性和朴素心灵,没有掺杂后天干扰的心灵的纯然状态 。源自真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

李贽童心说

文章插图
《童心说》概述先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以及各段的主要内容 。
该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一句指出“童心”的出处,来自龙洞山农叙《西厢》最后一句“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由此可见,李贽这个命题来源于龙洞山农的一篇文章 。《童心说》是对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童心”一词进行了新的表述,并不是李贽所创的一个新名词或理论 。接着李贽试图对“童心”定义,指出何为“童心” 。
“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
从李贽的这段文字来看,他对童心的解释分两方面:第一,童心即真心 。第二,童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即本心 。
第二段论述童心因何而失 。李贽认为: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
这段文字又指出了“童心”是未闻见道理之前的本心 。李贽在文章中没有说童心是善是恶,只是指出了人从知道了美丑,并尽力去追求去执行之时,童心就开始丧失了 。
【李贽童心说】“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
从上文来看,李贽并没有反对读书,只是认为读书而不能留住真心,雍塞了自己的童心,是错失了本真 。第三段文字论述了人保持童心的重要性,指出了有“童心”才有“至文”,有童心才能有创新,在文学艺术上尤其如此 。
因此李贽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
李贽指出了六经、《论语》、《孟子》等,是被后人润色过后的言词,即使是圣人所说也是针对当时的弊病而有感而发,不能把这些言论当做万世之至论 。
据此,李贽“童心说”的内涵有三点:
第一,“童心”是真,没有被驯化的、没有被所谓经典教条毒害过的本真之心,并没有明确为善恶之心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