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童心说( 二 )


第二,“童心”无伪,是指真实自然的人性,是人的正常的、合理欲求的无掩饰的表现 。
第三,“童心”就是要人言行合一,要求人的行为与言论为一体 。
对“童心说”我们也应该一样 。在厘清“童心说”的内涵后,我们再来研究“童心”有何特性,以便我们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李贽的核心思想 。

李贽童心说

文章插图
“童心”的特性他说,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这种“本心”是最真实质朴的,未受一切污染的,因而它也是最美丽的 。
童心最初就是没有善恶的一张白纸,不过“道理闻见”愈多,就会被改变,那些僵化变味的“理”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童心”,从而导致那些固有的童心渐渐丧失自我,开始说假话,写虚伪的文章,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
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 。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跟我又有什么相干 。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
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肯定信以为真;给假人谈假文章,必然赞赏备至 。这可真是无处不假,便无所不喜呀!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 。
而至人则不一样,在不读书时,童心能够存而不失,读书时也能守护童心,不使之失落 。比如庄周.老子 。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
李贽童心说

文章插图
“童心”的核心思想李贽在《童心说》这篇短文中透露的信息是:第一,一个“真实自然”的人就是有“童心”的人 。因此,做一个“真实自然”的人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为文的前提条件 。
第二,前人的思想都不是绝对真理,前人的思想大都是针对一时一事而发,而且往往被后人断章取义或被某些另有目的的人利用了 。
第三,如果完全相信前人的理论,就会失去自我,失去“童心”,成为一个心口不一的“假人”,或者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自我 。
第四,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李贽要求我们要用运动的观点审查一切言论,而不是对某些言论顶礼膜拜 。
个体应要时刻保持自我“童心”,“直下自觉、直下肯定”此“童心”之“最初一念”,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个体生命的实践活动与德性修养,如此方不失为“真人”,方可臻于圣人境界,此即是李贽成圣人意识之具体体现,也是“童心说”对个体的真实存在和生命意义的积极肯定 。
李贽童心说

文章插图
保护“童心”《爱弥儿》开篇即言:
“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 。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
五四运动时,文化先驱者们就发现中国孩子照片上的眼睛是呆滞的,没有光彩,更没有星辰大海 。这样的目光是触目惊心的,这样的目光非救不可!这一发现使他们把拯救孩子的声音喊得更响亮!今天的孩子眼睛里蕴藏着什么?是天真烂漫? 还是功利学习的疲惫?还是无限能动的生命创造想象力?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 。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
正如网友所言:
“书呆子不是我们的错,是制度的错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重要,而所学的知识多一点少一点不应该被看得至关重要真;用分数教育替代了公民教育,那么我们的国民素质怎么提高? 考分大抵是“虚伪”的,它往往抢占了人们天然纯真的本性 。考分不可能替代真心、替代素养素质、替代文化人文 。从人的一生来衡量,家长不宜急功近利“唯分数论”,让孩子身心、品格、素质健康地成长,其实远比分数飞快成长重要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