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长白丨查干湖醒了!开渔!

查干湖醒了!开渔!
清晨,阳光穿过寒雾,洒满冰封的湖面,古老的“祭湖醒网”仪式开启,取“圣火”、祭“湖神”、诵祭湖词、诵醒网词……和着人嘶马鸣,在“鱼把头”的号子声指挥下,千米大网被拉起,以万斤计的大胖头鱼、鲇鱼等在冰面上腾跃起舞!
查干湖,醒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长白丨查干湖醒了!开渔!
文章插图

凿冰布网
马拉绞盘,冰下走网,冰湖腾鱼……年末,冰封的查干湖上,此刻人头攒动,热情似火。各地的游客因冬捕而来,观冬捕盛况,赏冰湖雪景,品美味湖鱼。
2021年12月28日,查干湖第二十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
事实上,从12月初,冬捕即已开始。“查干湖冰层现在有45-50公分”查干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来锁介绍:截至12月28日开幕式前,已打46网,总产量116万斤,最多的一网20万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长白丨查干湖醒了!开渔!
文章插图

冬捕出鱼
查干湖,蒙古语称为查干淖尔,即“白色圣洁的湖泊”之意,大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至今还保持着延续千年的冬捕习俗。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冬捕期,冰已冻实、鱼正肥美,恰是捕捞的好时机。
冬捕期间,天还未亮,渔猎人便在冰面上活动,选址、凿冰、布网,为收网时的丰收做准备。
“冬捕就是冬季捕鱼,是生存在这里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这种盛大的场面,这种盛大的规模,其实是记载了北方民族渔猎文化最重要和最鲜明的历程。回想起来,30多年前,当我到达这里的时候。只是有一个一般的渔猎队在上冰捕鱼,后来我根据这里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写出了《最后的渔猎部落》。”
“这种巨大的变化,是一步一步实现的,我清晰地见证了它的传承过程,由过去的单一到今天文化遗产的整体的复合性保护,生产性保护,都体现了吉林查干淖尔渔猎文化的特征性,那就是久远的历史,清晰的传承,活态的存在和鲜明的特色,而且为了达到这种遗产正确保护这样一种规范,多年来,查干湖渔猎文化很主动地在梳理着自己的过程,使得查干湖的传统渔猎文化始终按照自己的传统来走,没走样儿,因此才形成今天百姓所热爱的程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长白丨查干湖醒了!开渔!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长白丨查干湖醒了!开渔!
文章插图

马拉绞盘
今天,冬捕几乎耳熟能详。那么到底冬捕是怎样进行的,它的历史是什么,它的独特的地方在哪里?曹保明介绍: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