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道|以奥运场馆为龙头,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在这背后,需要破解哪些地质难题?(13)


也许很少有人还会记得,2010年时,十几公里之外的崇礼城区,还在满街跑猪。
时光荏苒,崇礼早已日新月异。
“早些年,外地人来崇礼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找不到;现在,世界前沿品牌的酒店已经纷纷入驻。”王彪介绍,历届冬奥会的赛事保障中,酒店床位都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在崇礼,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崇礼的飞速发展中,人群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在不断回归,以北京市民为主的外来人口,也开始在这里季节性定居。
2019年1月15日,早上8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雪场时,67岁的滑雪发烧友桑建中站到了雪道上。他游刃有余地穿梭“走刃”,疾驰而下,动作充满节奏感。
桑建中是2005年首次来崇礼滑雪的。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里。2009年在这里买房定居,每年在此生活六七个月,夏天骑行、冬季滑雪,已经从一位北京市民变身为一位新崇礼人。
过去崇礼只有崇礼话这一种语言,而今雪场周边,很多村里人都能说普通话。
“现在,在崇礼被使用的语言正在越来越丰富!”牛犇就职于云顶滑雪场时,曾负责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许多前来考察的要员。
他注意到,原来要找个翻译,只能去北京,而现在的崇礼,各个语种的人才都能找到,面向不同人群的语言学校也越开越多,很多滑雪教练还考取了世界各国的教练资格证。去年6月,自己的表妹填报高考志愿,他给出了学习西班牙语的建议。
2018年12月6日,崇礼万龙滑雪场。
正在举办的冬季运动旅游论坛上,北欧冰雪大国芬兰“反客为主”,发出邀请:“希望中国人能前往美丽的芬兰,一睹冬季壮观的雪国美景,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
瑞典舍夫德市、法国尚贝里市……因为冬奥,张家口市友好城市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最新一位,就是芬兰“冬季运动之都”拉赫蒂。而崇礼也从过去的籍籍无名,成了全球冬季运动版图上一个新地标,逐步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
雪道|以奥运场馆为龙头,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在这背后,需要破解哪些地质难题?
文章插图

崇礼万龙滑雪场,“沸腾”的雪山。耿俊摄
如果说平原是河北大地的“胸膛”,山地高原挺起燕赵“脊梁”,那么森林草原则是平原与山地的“发肤”。河北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森林与草原,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亦是野生动物重要的生存空间。在河北,塞罕坝以其壮美重生,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理念。而一代又一代河北人,用日益先进的科技力量,依托矢志不渝的“愚公精神”,不仅在弥补千百年来的生态欠账,更在积极探索人类与森林草原共生共存之道,奔向绿色梦想。敬请关注《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第一单元。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