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莽莽苍苍的河北山地,不仅风光秀美,而且蕴藏着众多的宝藏( 二 )


当年的发掘中,一件燧石刮削器恰巧置于一条大象肋骨之上。
主持发掘的专家猜想,这头年老体弱的大象来湖边喝水,不慎陷入泥潭,恰好被一群原始人看到,他们搬来石头,捡来棍棒,连砸带刺,将大象捕杀。之后,又在现场打制石器,剥皮割肉,敲骨吸髓……讲解员说:“当时人类的力量还很弱小,打不过大象和鬣狗,像这样的盛宴,百年不遇。”
马圈沟遗址出土的石器,将泥河湾远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进到接近200万年,为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
远古人类制作石器,为了生存。而后人通过研究,还把其视作雕塑艺术的肇始。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写道:“先民穴居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做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人类,很早就对大自然赐予的石头开始雕凿。而其后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原初的技艺,不断得到提升,把大自然原始的馈赠雕凿得出神入化。
在河北,以曲阳石雕和易砚为代表,人类对于石材的物理加工和利用不断达到新高点,从制作石器到雕刻佛像、砚台的变迁,折射着人类从茹毛饮血不断走向文明的进程。
曲阳石雕的千载传承
2019年4月18日,曲阳县黄山。
雕刻家刘红立,正在山前石料厂那一大片横躺竖卧的石材中,左挑右选。
刘红立这次寻找石料,是要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创作做准备。
围绕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曲阳的石雕艺人曾经创造出许多不朽的作品。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人民英雄纪念碑。
上世纪50年代初,来自曲阳的上百名石雕艺人来到北京,历时数载雕出了碑身下部装饰的全部8组汉白玉浮雕。
这8组10幅浮雕,均高2米、总长40.68米,每幅浮雕设计20个左右的人物,人物形态各异,造型生动。
“曲阳这些民间艺人是国家的宝贝,要把他们留下来!”纪念碑建成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这些曲阳石雕艺人留在了北京,并以他们为骨干,成立了一家建筑艺术雕刻厂,承担了众多国内外雕刻艺术工程。
曲阳石雕由此走向世界。
2018年8月27日,我们走进了曲阳石雕的发源地——黄山。
这座小山海拔只有302米高,却以丰富的白色石材,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曲阳石雕艺人。《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
这些白色大理石,原本为普通石灰岩,在地壳变迁中被岩浆挤压和烘烤,重新结晶后变得洁白晶莹,坚韧细腻,成为自古就为建筑界所崇奉的汉白玉。
刘红立就出生在山脚下的南故张村,16岁时拜民间艺人王同锁为师,学习石雕。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