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走运河两岸,看天津市静海非遗“惊艳满满”

沿着大运河天津市静海段 , 自南向北 , 从唐官屯、陈官屯到双塘 , 再到独流 , 一路寻访 , 惊艳满满 , 静海的非遗项目如漫天星斗 , 扮靓了运河两岸 。 而那些活态的、弥足珍贵的生产生活技艺和人文精神 , 作为非遗项目 , 在企业、在手艺人那里顽强地传承着 。
【传统|行走运河两岸,看天津市静海非遗“惊艳满满”】国家级项目2个 , 市级项目9个 , 区级项目66个……这是静海非遗足以傲人的数据 。 从陈官屯冬菜的传统制作工艺 , 到独流老醋的酿造技艺 , 再到深藏民间的蛐蛐罐儿和特色美食手艺 , 一个个非遗项目 , 有的为地方发展增色添彩 , 有的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
冬菜背后执着的匠心
汩汩运河水 , 滋润着静海陈官屯的土地 , 为这里带来了“蔬菜之乡”的美誉 , 还催生了一项冬菜非遗技艺 。 如今的陈官屯冬菜 , 头顶上有着“天津市级非遗”和“天津礼物”两项光环 。
陈官屯产的青麻叶大核桃纹白菜和四六瓣红皮蒜远近闻名 , 以这“二宝”为原料制成的冬菜长期以来是餐桌常客 , 人们或直接就饭吃 , 或用来炒鸡蛋、煮馄饨 。 陈官屯24个村落中 , 尤以冬菜的发源地纪家庄村白菜种植规模最大、冬菜产出最多 , 可以说是“家家种白菜 , 户户做冬菜” 。
今年76岁的常子让是纪家庄村的村民 , 上世纪60年代 , 他曾帮着生产队将刚摘下来的青麻叶大白菜装到运河上十几条大木船里 , 运向远方 。
纪家庄村村民、静海区鸿盛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纪执来 , 是陈官屯冬菜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 他所在的合作社注册有“纪老七”商标 , 今年被认证为津门老字号 。 他最为自豪的事 , 就是完全复原了陈官屯冬菜的传统制作技艺 。 这门传统技艺 , 曾经遇到市场的挑战而面临生存危机 。
传统|行走运河两岸,看天津市静海非遗“惊艳满满”
文章图片
纪执来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 随着商用切菜机的普及 , 不少人放弃了传统的冬菜制作技艺 , 选择了切菜机切菜-撒盐-压榨这一套新工艺流程 。 在纪执来和村里许多老人看来 , 这种工艺能节约大量人工 , 但产出的冬菜在味道、营养上均与传统技艺存在差距 , “出不来冬菜的老味道 。 ”
为了呈现冬菜原汁原味的老口味 , 纪执来和厂里的师傅们费了苦功 。 拿切菜和晾晒来说 , 传统老手艺要求把菜一棵棵仔细择好 , 师傅要把菜切成12mm宽、10mm长 , 即所谓抽横不抽竖 , 这样做出来的菜才能接近正方形 。 晾晒时 , 则要求抓起来能成团、一甩能散开 , 晾晒的天数与当年的风向、气温、日照息息相关 , 要让菜里的水分不多不少 , 才能有最好的口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