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人海之间|海岛奇珍:椰子的妙用( 六 )


马尔代夫|人海之间|海岛奇珍:椰子的妙用
文章图片

1974年泉州发现的宋代沉船“泉州一号”上发现的南宋椰子壳:近似球形 , 椰子壳经过加工壳顶挖一小孔个 , 孔径4.8厘米 , 腰部也挖有一小孔 , 径约0.8厘米 。 图片来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官网 。
航海的钟表?
“泉州一号”发现的椰子壳共14件 , 其中十三件是碎片 , 另外一个是完整的椰子壳 , 高9.9厘米 , 腹径12.7厘米 。 这个椰子壳值得格外注意 , 因为它很可能是古代亚洲航海的钟表 。 这是椰子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用处 , 彰显了古代亚洲人民的智慧 。
“泉州一号”上的这个椰子显然经过人工精心加工 , 其顶部挖有一孔 , 直径4.7厘米;顶部往下2.8厘米处的腰部也挖有一孔 , 直径约0.8厘米 。 我国著名的海洋史学家韩振华分析说 , 这个椰子可能是一个计算时间的水时计 , 也就是古代的钟表 。
东南亚一带 , 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爪哇岛等地 , 都曾使用椰子作为水时计 。 17世纪的荷兰人华伦丁(Fran?ois Valentijn , 1666–1727)记载 , 在摩鹿加群岛(即香料群岛) , 当地人虽然没有时钟 , 但却懂得如何可以获悉把一天分为三个相等部分 。 他们使用的方法很简单 , 就是让水滴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椰子 , 当椰子壳里充满了水 , 就可以估算一天的时间 。 到了特定的时间 , 人们就敲击五个大鼓 , 广而告之 。 华伦丁在这里所说的计时方式 , 和我国古代的滴漏计时原理是大致相同的 。 这个方法相对简单 , 也没有应用到航海上去 。 不过 , 马来人在航海中利用椰子壳计时的方法 , 就比前者复杂得多了 。
和达尔文齐名的一同提出“天演论”的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 1823–1913)在其《马来群岛( The Malay Archipelago)》中介绍了爪哇商船用椰子壳沉水计时的方式 。 人们将一个刳好的椰子壳置于盛水的木中 , 使得椰子壳刚好有半个浮出水面 。 而椰子壳的顶部挖有一个小孔 , 细丝一般的水线便匀速地注入于椰子壳里面 。 水线的大小和流速 , 和椰子壳的容量 , 有着精巧的设计 , 使得椰子壳正好在一小时的那一刻骤然下沉 。 船上的人即从日出时开始计算 , 椰子壳沉水的时候 , 马上开始新的一轮计时 。 华莱士发现 , 这种椰子壳沉水的计时方式 , 非常精确 , 和他使用的手表相比 , 每小时相差在一分钟内 。 这样的计时方式 , 如果每天以二十四小时计算 , 会相差十几二十分钟 , 这对电脑时代的我们固然完全无法接受 。 可是 , 在前现代社会 , 这样的误差并不至于产生什么难以承受的恶果 。 更何况 , 这种航海计时是在日出时计算 , 整个白天相差不过十分钟上下 。 这种误差 , 对于航海这而言 , 根本没有问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