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文章图片

传统文化|为什么成为“样板”
近年来 , 罗城镇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 , 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从单一“送文化”向多元“种文化”的转变 。 日前 , 犍为县罗城镇被命名为“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镇” 。

搭建平台 , 文化服务提品质
走进位于犍为县罗城镇船形街社区的罗城镇综合文化站——同心文化站 , 古色古香的环境、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 , 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


“文化站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 我们平时空闲的时候都会约上几个朋友到这里来看看书 。 ”罗城镇船形街社区居民岑际林正在阅读一本关于日常饮食健康的书籍 , 他一边翻着手中的书 , 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

罗城镇船形街社区居民周华东说:“不只是看书哦 , 晚饭后我们还可以来这里唱歌跳舞 , 精神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多彩 , 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 ”
罗城镇综合文化站与罗城古镇景区整体规划重建 , 总投资800余万元 , 建筑面积达600余平方米 , 并配套建设多功能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室、广播室、文化陈列室、文化广场等综合性文化设施 , 率先建设乡镇图书馆和乡镇电影院 。
依托“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罗城文化内涵 , 罗城镇积极搭建文化服务平台 , 打造了同学堂、同创间、同萌会、同乐坊、同德巷“五同功能室” , 实现居民和游客公共文化服务主客共享 。



据了解 , “同学堂”收集了科普、养生等类别的书籍2000余册 , 每日免费向群众、游客开放 , 营造“全民阅读空间” , 年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同创间”“同乐坊”免费为文艺工作者、乡土手工能人提供音响、电视等设施 , 是他们交流练习的场所;“同萌会”方便看护留守儿童、办事群众托管儿童 , 同时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 , 为留守儿童提供文化服务1200余人次;“同德巷”内会定期组织志愿者提供义诊、义剪等服务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