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与北京城( 八 )


1949年11月 ,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 政府即着手解决永定河水患问题 。 1951年10月开始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 , 1954年5月建成 , 此后三四十年永定河都未发生重大水患 , 并起到为北京供水的作用 。 作家杨朔在《把永定河水引进首都来!》中写道:“工人的机器飞转着 , 再也不至于缺水停工了 。 城郊的集体农民引水浇地 , 再也不愁天干地旱了 。 在北海划船的游伴从湖中捧起一捧水 , 乐着说:‘多新鲜的水呀!’而北京的每家人拧开水管子时 , 到处都听得到永定河波浪的声音” 。
官厅水库是北京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 在北京有着重要地位 。
1958年5月25日 ,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 掀起了北京建造水库的高潮 。 去水库建设工地义务劳动 , 成为北京机关、学生、市民一种自觉的风尚 。 自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 , 北京建造了官厅、密云、十三陵、怀柔四大水库 , 极大解决了北京用水和水患问题 。
1902年 , 北京打下第一口深水井 , 1910年北京第一座自来水厂在东直门外建立 , 1933年东直门外水源井已达20座 。 新中国成立前 , 北京富庶家庭拥有自来水 , 并不是新鲜事 。 但老百姓仍旧过着打井取水的生活 。 新中国成立后 , 自来水事业加快发展 , 北京曾经的贫民窟龙须沟也用上了自来水 。 老舍话剧《龙须沟》中 , 新中国成立前从人变疯新中国成立后又变成人的程疯子 , 得了看自来水的差事 , 其兴奋喜悦 , 看过于是之先生主演电影《龙须沟》的人 , 都能从于先生精湛的演技中体会到 。
在水资源利用取得相当成绩的同时 , 新的问题也在出现 。 1949年 , 北京常住人口414万;1978年 , 北京常住人口871万;2020年 , 北京常住人口2189万 , 5倍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 这么多人要生活 , 城市要发展 , 都需要水 。 北京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问题 。 地下水超采严重、湿地消失、湖泊面积缩小 , 曾经肆虐的永定河 , 也出现断流 。
1993年 , 即将开工的北京西站准备建在干涸多年的莲花池 。 著名北京历史地理专家侯仁之多方奔走呼吁 , 让西站改变位置 , 保护了莲花池这一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金中都水源地 。 北京市还根据他的建议恢复了莲花池水源 , 现在人们又能够看到白莲飘香、绿波荡漾的景色 。
即便面临严峻考验 , 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侯仁之这样的学者 , 都在为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不懈努力 。 随着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一期南水进京 , 2016年北京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 随着大运河、北京中轴线申遗 , 曾经消失在历史中的景观又再次重现 。 曾经的臭水河成了景观带 , 一座座湿地公园为首都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 。 消失多年的麋鹿 , 又在南海子欢快生活 。 断流的永定河重新波涛荡漾 , 不同的是流淌的不再是浑浊的泥水 。 2021年 , 北京出现了几十年来最大夏季降雨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