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与北京城( 四 )


玉泉引水计划失败后 , 郭守敬对大都周边进行了详细考察 , 发现京北昌平神山(今凤凰山)白浮泉水量更为充沛 , 于是他以白浮泉为源头 , 修建白浮堰导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前身) , 再汇入积水潭(金代白莲潭) , 与南来的河道相接 , 成为惠及京师800年的新运河——通惠河 。 白浮泉、虎眼泉、马眼泉、龙泉、一亩泉、冷水泉……或喷薄或涓涓的百十条泉水次第进入白浮堰 , 汇成奔涌银浪 , 冲到瓮山泊 , 冲进积水潭 , 撑起大都帆樯竞秀、舟舸密集的非凡景象 。 这既有赖郭守敬高超的水利设计技术 , 也要感叹大都泉水之胜 。
明代北京城市面积缩小 , 城址南移 。 进入积水潭的部分河道被包裹在皇城之内 , 运粮船无法通过 , 漕运终点退到东直门附近 。 东直门附近的许多粮仓 , 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等都是运河终点东移后所建 。
清代北京城市格局与明代无大变化 , 只是清人更爱园林 , 在明京西众多私家园林基础上 , 修建了“三山五园”(万寿山、香山、玉泉山 , 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皇家园林建筑群 。 这些园林充分利用京水资源 , 将昆明湖等湖水圈入园林 , 模拟清帝数次南巡所见园林景物 , 为帝都营造出江南风光 。
如上 , 怎能说北京没有被水恩泽呢 。
四时游赏
然都人游踪 , 多集于什刹海 , 以其去市最近 , 故裙屐争趋 。 长夏夕阴 , 火伞初敛 。 柳荫水曲 , 团扇风前 。 几席纵横 , 茶瓜狼藉 。 玻璃十顷 , 卷浪溶溶 。 菡萏一枝 , 飘香冉冉 。 想唐代曲江 , 不过如此 。 ——(清)震钧《天咫偶闻》
宏观叙述之外 , 北京四季之中都有与水相关的活动 。 水为北京居民带来无限乐趣 。
明朝士大夫 , 二三月间 , 退食归家 , 便会邀上三五好友 , 迎着和煦春风 , 步出东直门寻满井方向而去 。 将至满井 , 一眼望去 , 最先感知春天的垂柳 , 枝头已是丛丛翠色 。 乘轿、骑驴 , 各色人等纷至沓来 。 满井泉水永远高出井沿 , 泛着细鳞样波纹 , 倾泻而下 。 人们在这儿品茗 , 饮酒 , 唱歌 , 看远处新萌寸许的麦苗、低翔的鸟群 , 任春风拍打面颊 。 满井边的春天 , 被明代性灵派大文人袁宏道写成《满井游记》 , 使今人尤能体味当时情景 。 这是北京春天该有的样子 。
时至端阳 , 已然夏初天气 , 帝王要在皇家禁苑(今北海、中南海)赛龙舟 。 皇帝坐在巨大龙船上 , 看着健儿们击鼓摇橹 , 离弦箭般飞驰冲刺 。 自唐宋开始 , 这种称为“金明争标”的活动 , 就是皇家端午必备项目 。 其不同于一般的游艺 , 更是一种军事操练 。
过了端午 , 天气渐渐炎热 。 清代的皇帝要乘坐龙舟 , 经过高粱河到西郊园林避暑 。 北京市民也举家到高粱河畔纳凉 。 海淀镇的水面长满荷花 , 人们用菡萏酿莲花白 , 成了京师特色莲花白酒 。 喝这种酒时 , 为增加乐趣 , 还要截一段荷茎插入酒中 , 吸吮酒浆 。 似乎通过中通的荷茎 , 酒便不再酷烈 , 更能增加几分清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