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国游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二 )


斯美塔那这一从宏大历史剧到欢乐乡村故事的转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 使得三幕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不仅成为“近代捷克音乐剧的奠基石 , 也荣升世界经典歌剧之列 , 广为流传 , 常演不衰” 。
尽管在西方社会 , 人们惯以德语称呼《被出卖的新嫁娘》(Die verkaufte Braut) , 却不改它是举世公认的“捷克民族歌剧”之事实 。 斯美塔那以极为动情的捷克元素(捷克乡村、捷克姑娘和捷克民谣)密密织成一张网 , 笼住了捷克人最深切的爱国心 , 至少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主义者深以为然:还有什么比上好的捷克啤酒更能激发民族认同感的呢?啤酒本就是捷克人的国酒 , 是属于广大捷克人民的饮料 。
历史|为什么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国游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文章图片

布拉格旧城区的金虎酒吧深受欢迎
捷克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 不论是歌颂还是自嘲 , 都偏爱借啤酒之东风 , 也因此更巩固了啤酒在国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 譬如莱奥什·雅纳切克的喜歌剧《布鲁切克先生的旅行》(1920) 。 该喜歌剧改编自斯瓦托普鲁克·切赫的讽刺小说 , 其主人公是个布拉格胖地主 , 叫做布鲁切克 。 这位稀里糊涂的布鲁切克先生经历了时空穿梭 , 先是来到了月球 , 后又穿越回了十五世纪 , 很是滑稽 。
歌剧始于1888 年一个月光昏昧的夜 , 布鲁切克饱饮啤酒 , 自布拉格高地的牧师酒馆(Vikárka)踉跄着出来 , 因为实在喝得太醉 , 竟囫囵睡了过去 。 等一觉醒来 , 布鲁切克已身在月球 , 那里的居民恃才矜己、目下无尘 , 自然觉得不识馥郁花香、但求大口吃肉的布鲁切克状如莽夫、俗不可耐 。 到第二幕时 , 布鲁切克无端端重回1420 年的布拉格旧城广场 。 等彼时的维特山战役一宣告结束 , 信仰天主教、说话带浓重的德语口音、极为胆小怕事所以临阵脱逃的布鲁切克就被胡斯党人宣判了死刑 , 说要把他活活烧死在木桶里 。 历史上的胡斯农民军确实在打了胜仗后(当着败北的西吉斯蒙德圣战军的面)将十六名战俘装进木桶、施以了火刑 。
而就在木桶外的火光熊熊燃起之际 , 布鲁切克猛地醒了过来 , 这才发现自己一头栽在牧师酒馆外的啤酒桶里 , 毫发无伤 。 在今日布拉格的城堡区 , 确有一间“牧师酒馆”依然矗立 , 至于那里的酒窖是否布鲁切克醉倒酣睡之地的原型 , 后人便不得而知了 。
捷克啤酒的传奇仍在续写 。 2006 年 , 比尔森原麦啤酒(Plzeňsky prazdroj)推出了一系列电视广告 , 风靡全国 。 据公司负责人彼得·波拉克的说辞 , 这一系列广告以诙谐的手法“将土生土长的比尔森品牌与捷克历史上的光辉时刻和重要事件紧密联系了起来” 。 譬如——某消防员注视灭火后为灰烟笼罩的民族剧院废墟 , 意志消沉 , 正逢有人递上一杯比尔森啤酒 , 他接过一饮而尽 , 大喊一声:“再来(一杯)!”待抬头看剧院时 , 这位消防员福至心灵:“没错 , 再来就是了!”镜头一转 , 各地酒馆里的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用钱币装满了啤酒杯 。 此时屏幕上浮现出这样一行字:“(为重建剧院的)募款就此开始 。 ”随即画外音响起:“比尔森原麦啤酒 , 鼓舞人心的味道!”在同一品牌的这一系列广告中 , 比尔森原麦啤酒还“启发”斯美塔那写下了《我的祖国》、“见证”弗朗齐谢克·雅纳切克制造出捷克的第一辆摩托车、“鼓励”埃米尔·霍鲁布前往非洲进行人种学探险、“鞭策”阿丰斯·穆夏创作出组画《斯拉夫史诗》……最绝的还要属这支广告:为振兴捷克语奔走疾呼的约瑟夫·荣曼处处遇冷 , 灰心丧气的他却因喝下驰名的比尔森桶装啤酒重拾自信 , 并在友人的勉励下用捷克语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 可是等服务生端上第二杯(比尔森)啤酒时 , 荣曼不假思索地用德语向他道了谢 , 令全场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