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这支“城市考古队”开辟上海40余条原创线路

前不久,老城厢江阴街待拆除的老房子经过改造,一夜之间成了“网红”。梁朝伟、王一博等主演的电影《无名》正在此地取景拍摄,时光仿佛穿越回民国时代的上海滩,影迷、市民纷纷前来打卡合影。
“网红“的热度持续不过三五天,然而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一些人,他们并非专业研究者,却热衷于解读建筑背后的历史文脉,触摸城市肌理。每到周末,领路人带着一群参与者,深入到城市的边边角角。日前,采访人员就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参与到这项名为上海城市考古的行走活动中,走进老城厢的“历史现场”一探究竟。
阿松|这支“城市考古队”开辟上海40余条原创线路
文章插图
图说:城市考古团探访老城厢。解敏 摄
城市考古“考”什么 ?
“我们常说的‘老城厢’指的是今天中华路和人民路‘圈围’起来的区域。与其他东西、南北走向的马路不同,从卫星地图上看,这两条路呈现出一个首尾相连的大圆圈……”
“原先老城厢依河而建,大圆圈里有路、街、坊、里、弄数百条,纵横交错却又四通八达。上世纪50年代,随着发展理念的更新,老城厢开始了填河筑路,最终形成了今天南北向的河南南路,及东西向的复兴东路两条主干道,犹如X轴和Y轴,将整个老城厢切割成了四个象限。我们目前所在的区域就是整个老城厢的第三象限。”
领队讲解的是城市考古团队的创始人之一陈寒松,大家都叫他阿松,一名80后上海“土著”。“今天我们行走的这条线路,是原始风貌保存得最好的一个区域,大多数居民住宅尚未拆除。但听说最近这里的旧改征收也已经进入前期程序,不少居民将在这里度过他们老城厢生活的最后一个冬天。”
阿松|这支“城市考古队”开辟上海40余条原创线路
文章插图
图说:老城厢区域示意图。采访者供图
“考古”爱好者们告诉我,他们喜欢听阿松讲故事,容易让人共情。但在阿松自己看来,城市考古远不止讲故事那么简单,这其中包括观察地形(坡道、沟渠、岸线)、物质空间(建筑、物件、公共设施),以及不同空间中人的互动。
“许多老建筑它就在那里,是开放的公共资源。任何人借助资料就可以了解他的知识点。我们的原创性在于自己开发线路,把知识点串联之后重新编辑,让它成为概念、形成方法,这是非常有助于普通人去理解的。有了概念,想象才会有依据。有了方法,才能在观察中找到更多奥秘。”
阿松|这支“城市考古队”开辟上海40余条原创线路
文章插图
图说:中心弄68弄(复兴东路872号)。解敏 摄
不存在的门牌号
“我们现在所在的中心弄68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门牌号。”站在喧嚣的大马路边,阿松娓娓道来,“上世纪90年代复兴东路配套工程扩建,旧地图上如盲肠般狭窄的中心弄从那时起就不复存在。拆除旧门牌的时候只拆到了前一个号,68弄幸存下来。”如今油漆剥落的大门上,中心弄68弄与复兴东路872号同时并存,无意中为城市变迁留下了注脚。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