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人海之间︱“海贝之岛”马尔代夫( 三 )


关于马尔代夫海贝的文献记录 , 出现得比较晚 。 九世纪的波斯商人苏莱曼(Suleiman)曾介绍了马尔代夫 , 说:整个国家由一个妇女统治 。 “他们把海贝当作钱用 。 女王在她的宝库里存放了大量的海贝 。 ”苏莱曼还是第一个记录了海贝采集过程 。“海贝聚集在海水的表面 , 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居住群; 把一根椰树枝投入水中 ,海贝就会攀附到了椰树枝上 。 这种海贝叫Al Kabtadj 。 ” 苏莱曼的记录 , 除了关于马尔代夫使用海贝作货币有误外 , 其它的都相当准确 。 公平地说 , 苏莱曼对于海贝用途的误解 , 恐怕也有其原因 。 因为当时在孟加拉地区海贝已经成为当地的货币;而苏莱曼很可能听过 , 或者到过而亲眼看到孟加拉使用的贝币 。 因此 , 他的误解不足为奇;实际上 , 很多后来者也沿袭了这个错误的观念 。
比苏莱曼晚了数十年的马苏迪(El Mas'udi)基本照抄了苏莱曼的话 。 马苏迪于公元916年到达锡兰 。 关于马尔代夫 , 马苏迪估算其岛屿数量超过两千个;他也没有能够纠正苏莱曼的错误 , 声称马尔代夫的女王除了海贝别无他钱;关于海贝的采集 , 马苏迪提供了更多的细节 。 他绘声绘色地说:“一旦女王发现财富减少了 , 她便命令岛民砍下椰树枝 , 连同椰叶一起扔入海水表层 。 于是这些小生灵便吸附在椰树枝叶上 , 不久 , 人们便收集了椰树枝 , 铺在海滩上 , 任由它们在阳光下腐烂 , 剩下的空壳便被搬到女王的宝库里 。 ”马苏迪对于海贝采集的过程描写得很详尽 , 后来者几乎难以补充其它细节 。
大约在公元1030年左右 , 另外一个阿拉伯人Alberuni也分享了他的观感 。 他根据出口的特产 , 直接把马尔代夫叫作“海贝之岛(the islands of cowries)” , 把拉克代夫叫作“椰索之岛(the island of cords)” 。 此后的旅行家Edrisi(1099—1186年)也说:“贸易用海贝支付” , “填满王室宝库的海贝 , 风平浪静的时候 , 海水表面就可以看到 。 人们把椰树枝扔进海里 , 这些水里的小动物便爬了上去 。 当地人把它叫作El Kendj[可能是Kaudha] 。 ”这两个阿拉伯人关于海贝的记录大致是一致的 。 海贝是马尔代夫重要的特产 , 虽然他们不曾介绍出口的细节 , 但他们异口同声地提到海贝主要是用来出口的 。 至于说海贝是马尔代夫的货币 , 这当然是长期以来的误解罢了 。
换大米
以上几个阿拉伯或波斯旅行家的记录 , 大致为“如是我闻” , 也就是从印度人或锡兰人那里听说得来 , 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亲自登临了马尔代夫 , 亲眼看到了海贝以及收集海贝的过程;关乎海贝的贸易 , 他们也言语含糊 , 并没有点明马尔代夫用海贝换什么东西 , 也没有提到印度进口海贝作什么用 。 这些问题 , 非常自豪地说 , 是一个中国人给与了清晰而正确的回答 。 他就是元代商人汪大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