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人海之间︱“海贝之岛”马尔代夫( 二 )


马尔代夫|人海之间︱“海贝之岛”马尔代夫
文章图片

马尔代夫群岛
海贝之岛
历史上的马尔代夫以出产海贝、鱼干和航海必用的椰绳著名 。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二百五十多种海贝 , 不过 , 当我们谈到曾经作为货币使用的海贝时 , 实际上主要指两种海贝 。 第一种是货贝(旧名Cypraea moneta , 学名Monetaria moneta) 。 它之所以如此命名 , 就是因为它的货币功能 。 它曾经被当作货币使用 , 其英文为money cowrie(money cowry) , 意思就是钱贝、货贝 。 货贝的中文名为黄宝螺 , 俗名白贝齿 。 另一种是环纹货贝(旧名Cypraea annulus , 学名Monetaria annulus) , 又称金环宝螺 , 其俗名也叫白贝齿 。 这两种海贝在中文中都有白贝齿的俗称 , 非常容易混淆 。 环纹货贝体积略大 , 其背部有一道环纹 , 因而得名 。 这两种海贝 , 尤其是第一种 , 因为在世界历史上曾经作为货币使用 , 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 。 比较而言 , 虽然两者都曾经是货币 , 但货贝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后者 , 是历史上最重要、最主要的货币 。
马尔代夫|人海之间︱“海贝之岛”马尔代夫
文章图片

货贝
马尔代夫周围的珊瑚礁 , 仿佛巨大的森林 , 是海贝天然的温床 , 孕育了天文数字的货贝 , 因而马尔代夫博得了“海贝之岛”的名称 。 这些货贝在马尔代夫采集之后 , 船运至孟加拉地区以交换当地的大米 。 在印度 , 可能早至在四世纪 , 这些货贝就摇身一变 , 成为当地的货币 。 从印度一路向东 , 海贝抵达了东南亚大陆 , 在那里的某些地区和社会如阿萨姆、阿拉干、下缅甸、暹罗、老挝以及我国的云南地区同样作为货币使用 。 从印度一路向北 , 经过印度北部而后向东 , 便到达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 在中国的北方 , 大量的考古遗址都发现了天然海贝 。 1976年6月7日 , 殷墟的妇好墓中就发现了6800多枚海贝 。 当年挖掘妇好墓的负责人之一郑振香回忆说 , 挖掘的工人发现墓葬中“海贝成堆 , 则将贝放在铜器内递上来” 。 此外 , 北方各地还发现了大量的用玉、石、陶、蚌、骨、金、锡和青铜制作的仿贝 。 同时 ,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往往有赐贝的记录 。 因此 , 印度洋(其实主要是马尔代夫)来的海贝 , 在商周社会中具有极其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 , 虽然它们并不是货币 , 却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演变中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足迹 , 影响深远 。
从印度一路向西 , 海贝到达了非洲 。 虽然早期的证据模糊不清 , 但非常明确的是 , 从十四世纪开始 , 贝币已经进入了尼日尔河的上游和中游地区 , 深入了马里王国和桑海王国 。 从十六世纪开始 , 欧洲人从印度洋购买了海贝转运至西非 , 其数量之巨大 , 令人咋舌 。 这些天文数字的海贝 , 一方面重塑了西非当地的货币和经济体系 , 另一方面促使了大西洋黑奴贸易以及棕榈油贸易的繁荣兴旺 , 有助于欧洲在全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 一些海贝也从非洲被欧洲商人运到了新大陆参与了毛皮贸易 , 有的海贝还直接运到了新大陆 。 这样一个庞大的海贝贸易网络 , 很难想象 , 居然是一个在世界地图上很难发现的马尔代夫群岛支撑 , 而且支撑了几百上千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