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组词和拼音 刺组词

解读毛刺出《灵枢·官针》,为九刺之一 。“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浮痹皮肤”是指皮肤麻木或不仁或疼痛的病证 。因其邪在浅表的皮毛部,所以用浮浅的刺法来治疗,如拔毛状,故称“毛刺” 。
应用领域(一)传统毛刺
用5分至1寸短毫针轻浅疾速点刺相应穴位(经穴或阿是穴),针尖不透皮,勿使出血,即“刺毫毛腠理无伤皮”者 。(《素问·刺齐论》)也可用5-7支细短毫针,将针缠在一起,针尖平齐,迅速点刺皮表,勿使出血 。过去用镵针,现代多采用皮肤针 。
(二)现代皮肤针用法
1、针具
【刺组词和拼音 刺组词】皮肤针外形似小锤 。针柄有软柄和硬柄两种类型,软柄一般用牛角制成,富有弹性;硬柄一般用有机玻璃或硬塑制作 。头部附有莲蓬状针盘,针盘上均匀地嵌着不锈钢短针 。根据所嵌短针的数目,又分别称为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7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 。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针尖不宜太锐或太钝,应呈松针形 。全束针尖应平齐,不可歪斜、钩曲、锈蚀和缺损 。检查针具时,可用干棉球轻触针尖,若针尖有钩曲或缺损,则棉絮易被带动 。针具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以高温灭菌或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消毒 。
2、操作方法
(1)持针姿势
软柄和硬柄皮肤针的持针姿势不同,分述如下 。
①软柄皮肤针:将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末端 。
②硬柄皮肤针:用拇指和中指挟持针柄两侧,食指置于针柄中段的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 。
(2)叩刺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即将针尖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 。如此反复进行 。叩刺时要运用灵活的腕力直刺、弹刺、速刺 。不可斜刺、压刺、慢刺、拖刺,避免使用臂力 。
(3)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和叩刺部位的不同,可分别采用弱刺激、中等刺激和强刺激 。
①弱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冲力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 。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患者,以及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 。
②强刺激: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 。适用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
③中等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者稍觉疼痛 。适用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其他部位均可选用 。
(4)叩刺部位
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选择叩刺部位 。
①循经叩刺:指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叩刺 。主要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膀胱经,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的三阴、三阳经 。可治疗相应脏腑经络病变 。
②穴位叩刺:指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 。主要用于背俞穴、夹脊穴、某些特定穴和阳性反应点 。
③局部叩刺:指在病变局部叩刺 。如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疾病、局部扭伤、顽癣等疾病可叩刺病变局部 。
3、适应范围
本法主要用于头痛、失眠、痴呆、脑瘫、弱智、中风偏瘫、面瘫、高血压病、颈椎病、肩周炎、胸胁痛、腰腿痛、胃脘痛、腹痛、痹证、荨麻疹、斑秃、肌肤麻木、阳痿、痛经、斜视、远视、近视等病症 。
4、注意事项
(1)施术前应检查针具,对于针尖有钩曲、缺损、参差不齐,针柄有松动的针具,须及时修理或更换,方可使用 。
(2)操作时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并立即弹起 。避免斜刺、拖刺、压刺 。
(3)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必须消毒 。叩刺后皮肤如有出血,须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
(4)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瘢痕等不宜使用本法 。
(5)皮肤针刺法可配合拔罐,应在治疗前做好准备 。
参考文献1、袁钟.《中医辞海上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5年
2、陆寿康.《针刺手法百家集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
3、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