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散中用黄芪的配伍意义是 牡蛎散

听说有个方子牡蛎散是治疗多汗的,具体是怎么个机理?感谢提问,我来回答下 。
牡蛎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牡蛎,麻黄根,黄芪,浮小麦四个药组成 。
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 。
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
麻黄根甘平,功专止汗 。
浮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心气,退虚热,止自汗 。
四药共奏敛阴止汗,益气固表的功效 。
牡蛎散主要用于体虚自汗,盗汗的证候,换句话说它自汗也治,盗汗也治,既补气,又敛阴 。
表现为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
这些症状的出现一般是由于卫气不固,阴液外泄,心阴不足,阳不潜藏,心气耗伤所致 。
阳为阴之外卫,若阳气虚不能卫外固密,则表虚而阴液外泄,故体常自汗 。
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心阴受损,不能敛阳,心阳不潜,则阴不内守,自汗更甚 。
晚上,阳气是入体内的,心阴不足,阳入里,里面就更热了,故汗出以夜卧为甚 。
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
舌质淡红,脉细弱,为气阴不足之证 。
我们运用它的时候要抓住要点,这个方是又补气,又敛阴,又止汗的,所以它适合气虚阴也虚的情况引起的自汗与盗汗 。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
加减运用方面,如果有阳虚表现,可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 。
如果气虚明显,可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 。
如果阴虚明显,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止汗 。
自汗较明显的应重用黄芪 。
盗汗明显的可再加稽豆衣、糯稻根等 。
现代常用于治疗病后、手术后或产后身体虚弱、自主神经失调,以及肺结核等所致的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者 。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
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
欢迎关注,每日一起打卡 。

牡蛎散中用黄芪的配伍意义是 牡蛎散

文章插图
牡蛎散药方介绍牡蛎散因其治疗的病症不同,在配方上略有不同,主要成份是牡蛎,加入黄芪可以治疗自汗、盗汗;加入白术、防风可治疗风虚头痛;此外与干姜制成粉末外敷,可治疗男子阴下痒湿 。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牡蛎散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
牡蛎散处方
黄蓍 1两(去苗.土);麻黄根 1两(洗);牡蛎 1两(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 。
牡蛎散备急千金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
【组成】牡蛎 白术 防风各90克
【用法】上三味,捣筛为散 。用酒调服1.5克,日服二次 。
【功用】固表敛汗 。
【主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 。
按:《外台秘要》卷十五引《深师方》疗风汗出少气方,用防风十份,白术九份,牡蛎三份(熬) 。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增至二三匕 。
牡蛎散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牡蛎1两半,龙骨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赤石脂1两半,石斛(去根)
1两半,乌贼鱼骨(去甲)1两半,黄耆(锉)1两半,芍药(炒)2两,阿胶(炒燥)2两,熟干地黄(焙)2两,牛角腮灰2两,干姜(炮裂)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白术1两1分,人参1两1分,桑耳(炙)1两1分,桂(去粗皮)1两,艾叶(炒)1两,芎?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
【方剂主治】带下兼经水过多,或暴下片血,不限年月远近 。
【制备方法】上为散 。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1日2次,米饮调服 。
牡蛎散药理作用
本方组成药有止汗、增强免疫、促进物质代谢等功能 。
1.止汗;在大鼠汗液分泌定量测定实验中,5.4g/kg麻黄根煎剂口饲,能使动物发汗量比对照组下降到80.7% 。有人认为,麻黄根的止汗活性部分是生物碱 。
2.增强免疫:黄芪煎剂口饲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生成,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加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刺激干扰素的诱生 。
3.促进物质代谢:黄芪煎剂能延缓体外培养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增加氨基酸掺入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促进肝细胞RNA、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 。
牡蛎散相关介绍
牡蛎,比牛奶营养还高的中药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 。牡蛎肉肥爽滑,味道鲜美,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 。在西方,牡蛎被誉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誉之为“根之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